()
大家好,我是珞凌。在本节课中,我会给大家讲一下看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以及利润表简单的分析方法。总的来说,操纵财报乃至造假事件在证券市场上市屡见不鲜的事情,即使是相对成熟的欧美资本市场,同样难以避免。而在中国的A股市场上,由于上市公司造假面临的法律惩罚轻微到接近荒诞的地步,而投资者在蒙受亏损后,获取赔偿又艰难得令人望而生畏,因而操纵财报以及财务造假的比例显著高于欧美成熟市场。因此,分析财报,更多意义上并不是教你去大海捞金,而是教你如何警惕数据背后的陷阱,尽可能地少踩雷,让自己的投资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纵观中国证券史,历史上著名的就有银广厦造假案、蓝田造假案、獐子岛造假案等,均给投资者带来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而直到最近,虚构海外收入的雅百特造假案、虚增利润的武汉凡谷造假案、通过借壳上市财务造假的保千里……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例子。而那些利益被侵害的投资者,却挣扎在维权申诉的道路上,迟迟得不到答复。因此,如何判断一家公司运营情况的是否健康,如何判断财报数据的真实性,是每个投资者必备的投资功课。和司法审判不同,司法需要「疑犯从无」,而普通投资者却可以「疑犯从有」,毕竟市场上3000多股票,没有必要和一个财务上有疑点的公司纠缠。
财报只是一个工具,单凭借它也无法完全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最关键的作用,还是看公司股东在报告中自身的态度、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否稳健,有没有造假嫌疑。起的是一个「保险」的作用。因此,虽然财报分析可以讲的很复杂,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只需要提纲挈领,掌握最基本、最高效的分析手段就可以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分析方法,可能不少投资者会觉得力有未逮,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找资料深入学习。
在看财报时,务必下载PDF后,使用「Ctrl+F」的查找功能,找到「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表述。这句话看上去很简洁,但却至关重要。凡是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我们就可以完全理解为会计师认为账目有问题,因此,只有「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才有阅读价值。
会计师事务所都是从上市公司拿钱的,作为利益相关方可能会「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但是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取得证券业务许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拥有拍照的公司也只有几十家。所以一般而言,会计师事务所不愿用牌照毛线,去配合上市公司玩太过分的把戏。至少他要考虑,万一财务造假露馅了,能不能干净地撇清自己的责任。
所以如果找不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本没有什么阅读价值,可以直接将这家公司「枪毙」了看下一家。右边这张表格体现了会计师出具意见以及背后的潜台词。如果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只能代表造假迹象没有被本人发现。而「附带说明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意味着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复杂,但黑锅有人背,本人大胆收钱。
如果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基本上就意味着是假报表,投资者可以不用看了,没有分析的意义。而「无法出具意见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基本就是财务造假无疑,证监会一定会进行立案调查的公司。
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季度披露财务报表。所以财报分为一季报、半年报(也叫中报)、三季报和年报。分别向股东回报对应期限的企业经营情况。其中,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报分析主要依靠三大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看懂这三张表,财报的阅读基本就算解决了。
这三大表格,每张表格又分别提供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由于子公司、孙公司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母公司赚钱,并不代表子公司赚钱。而很多公司的盈亏,只不过是内部资金划拨的问题。在进行合并报表时,会抵消这些母子公司、子孙公司之间的投资、交易和债权关系。因此,普通投资者看报表一般都会看合并报表,能够较完善地反应整个公司体系的盈利水平。
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利润表开始分析起。利润表也叫「损益表」,是资本市场上最受追捧和看重的表。上市公司的业绩好坏,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这张表来经受大众的考验。如果盈利大幅下降,资本市场通常不会给什么好脸色。分析利润表虽然简单,但是利润表也是最容易造假的一张表。能否火眼金睛地看穿利润表中有没有造假,还需要依赖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做出判断。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从浅入深地,给大家讲解一下其中的核心要素。
公司的运营的核心目标,就是创造利润。而利润的产生,可以分两步来分析:第一步是从营业收入到营业利润的过程,第二步是从营业利润到净利润的过程。拿到利润表后,只需要关注四个重点:营业收入、毛利率、费用率和净利润。前两个分析毛利润,后两个分析净利润。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是毛利率。毛利率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多数情况下,毛利是一家企业盈利的源泉,是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一步。比如,对于一些加工制造型的企业来说,原材料在营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假如一家企业买进原材料花费了1000万元,而其销售额只有1050万,那么它还能赚钱吗?暂且不说工人工资,以及生产时所消耗的水电,就算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都降到零,这家企业也最多只能赚50万了。
由此可见,毛利润是企业盈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家企业即使拼命压缩各种费用,减少各项开支,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也是有限的——用通俗的话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对于广大青年朋友来说,勤俭节约固然是好事,但是与其想方设法每个月省个千把块,倒不如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薪酬上多赚几千块钱来的合理。公司运作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分析毛利润时,最重要的是分析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展示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为投资者,首选的是营业收入长期持续增长的企业——过去增长,现在增长,可预期的未来仍然增长的企业。一般来说,公司营业收入不断增长的途径无外乎三种途径:潜在市场需求扩大、公司在市场中份额占比扩大、价格提升带来的营收增长。
这三类途径的可靠性有所不同。潜在市场需求扩大带来的增长是最有益的增长,整个行业处于一个广阔的蓝海时代。比如七八年前的智能手机市场:蛋糕越来越大,渴望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行业内很少产生受损者,也不用打价格战,增长的可靠性极高。目前来看,物业行业就是一个潜在需求不断扩大的蓝海市场。
第二种是公司在该市场份额占比扩张,这是以竞争对手的受损为代价的,典型的例子比如说涪陵榨菜。知名榨菜公司不断鲸吞掉小榨菜公司的市场份额,这个过程要评估竞争对手有没有可能采取反击。最后一种以价格提升来增加营业收入的方法,是以客户付出更多,忠诚度下降作为代价的,有可能迫使客户寻找新的替代品甚至减少消费需求。因此这种方法并非上策。
分析毛利润,我们不得不引入毛利率的概念。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这个指标可以直观地考量公司在控制营业收入和成本的水准。一般来说,高毛利率意味着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低毛利率则意味着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存在着大量的替代品,产品没有定价权。
价格上的小小变动,都可能使得客户放弃购买(比如快消、日用产品,洗发水、毛巾等)此时,企业的利润空间,不仅取决于自己做的好不好,还要看对手做的好不好,对手作死,公司就得益;对手做的更好,公司即便做的不赖,有时存活也很艰难。
一般来说,珞凌老师建议投资者尽量选择高毛利率的企业。巴菲特曾说,投资不是竞技,投资者追求
()
的不应当是克服困难的快感,而是尽量稳定低风险地获利。就算是巴菲特这样的大师,将资金投入低毛利率的零售业上,一样会马失前蹄。巴菲特曾投入17亿美元买入英国超市运营商TESCO约4%的股份,亏损超过7亿元,不得不割肉减持。
可以说,躲开低毛利率的企业,会使得失败率大大降低,这是也利润表的重要用途之一。毛利率能保持在40%以上的企业,通常都具备某种持续竞争优势,公司的护城河相对较深。虽然事实总有例外,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采用这样的方法,的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如果你艺高人胆大,或者是行业专业人士,自然可以不用遵循这样的法则。
此外,毛利率还可以通过存货的方式进行造假。毛利率的提升可能是由库存增加导致的。这是因为公司生产的产品越多,每个产品的成本也越低(固定成本被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之中)。但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会导致储存成本和税收的增加,反而侵蚀了公司的实际利润。
讲完毛利润和毛利率,我们要我们要知道毛利润的分析方法有一个问题。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销售、管理、财务费用(俗称三费)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而这三种费用在某些时候的表现,会颠覆掉我们从毛利率分析中得到的结论。
比如说一些制造消费品的上市公司,为了拓展市场会投放巨额广告。在一系列广告轰炸后,公司的毛利与毛利率的确提高了。但问题在于,巨额广告费的支出体现在销售费用中,如果考虑到销售费用的提高,这些公司的净利润并没有增加。
净利润是企业毛利润减去营业费用再扣除所得税之后的余额。公司的利润既来源于公司的主营收入,也来自于与营业收入无关的投资性收益、补贴收入等。公司能够创造利润,这是公司具有价值的根本原因,因此净利润是分析其价值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有时,净利润比每股收益更加重要,因为一个公司历年的净利润是连贯而且具有可比性的,但每股收益指标却由于股本的变化等,在比较时需要更加仔细小心。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毛利润-营业费用-所得税)营业收入。因此,净利率当然就是越高越好。如果公司毛利率高,净利率低,意味着公司在其他方面的开支可能太大;而毛利率高,净利率高,这意味着这样的公司竞争力很强。
但是净利润并不代表公司的真实财务健康情况。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是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我可以举个例子。假设有四家公司甲乙丙丁,都采购1000万元的货物,并转手以1300万元卖掉,期间支付了各种税费100万元。那么根据购货款和销售款是否到账列四个矩阵,可以看到同样在净利润表上记录200万净利润的四家企业,其现金流状况可能有天壤之别。
对于甲公司而言,买货的钱还没有付,但是卖货的钱都已经到账了,这样一来公司账上的现金有1200万,现金流十分充沛。对于乙公司而言,买货和卖货的钱都交付完毕了,这样公司账上的现金也就是净利润是200万,财务健康度正常。
对于丙公司而言,买货的钱没付,卖货的钱没收,却因为利润到了交了100万的税费。这样这个财务的情况就不是特别健康。对于丁公司而言,买货的钱付了,卖货的钱却没到账,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但是公司的现金流却达到了负1100万,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很多上市公司也就是这样,根本不缺利润,却倒在了资金链断裂的手上。因此,确认净利润的质量,一定要与现金流量表进行对照。
最后,财务报表最好能够和业内的竞争对手相比较才有更好的分析意义。通过和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平均水平比较,才能够避免被孤立的企业增速所迷惑。即使企业的利润处于增长状态,却低于行业平均增长,说明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降低,竞争优势在慢慢消失,最终可能会被更优秀的对手打败。
备案号:YXX1JX2RLYSJ8LJG4UgloX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爷爷探案:八零年代十宗罪 学习高手 真爱至上:决绝复仇、温馨脑洞和最纯的爱 当代网友穿越实录:追星女孩、干饭王与小丑全都恋爱啦 痛苦面具:他们的心肠比鬼更可怕 白月光最佳扮演法 嫡女归来兮:真假千金的较量 殡仪馆纪事:生死之间 月满西楼:穿成病娇王爷的掌心宠 怪事横生:诡异案件中的残酷真相 走进真实案发现场:女警官的犯罪心理分析 空中浩劫:8 场震惊世界的致命危机 酒肆怪谈 正道的光:凶案解析笔记 产后护肤有妙招:宝妈也可以很美 工作多年才明白:金牌销售的职场全方位提升指导 诸天武侠之开局我是慕容复 何以为家:爱恨交织的买房拉锯战 甜文穿越偷糖指南:哥哥,你怎么这么难追! 绝世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