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填完了70多万个格子,实感精疲力竭,但还不能搁笔。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小说,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本书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概况做一简单介绍。
《孤独鸽》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拉里·麦克默特里的力作,荣获1986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堪称近年来一部成功的美国西部小说。
拉里·麦克默特里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人,出生于1936年,196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他先后写过13部小说,其中《母女情深》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1983年奥斯卡金像奖,《最后一场电影》亦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由于出生在美国西部大牧场主家庭,并且大部分生活是在美国西部度过的,他对西部生活有特殊的感情。“在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时常听到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他在回答记者时说,“的确,美国西部激励了我的生活,激发了我的想象力。”这就是他身居华盛顿却以西部生活为其大部分作品的主题的原因。他这部厚达千页的“地道的美国故事”(作者自己的话)被《洛杉矶日报》誉为“激起人们兴趣、令人难以忘怀的史诗”,《芝加哥论坛报》则称它为“西部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同时,《纽约时报》《费城电讯报》及《纽约每日新闻》等新闻单位还一致评《孤独鸽》为1985年头号畅销书。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西部地区初步得到开发,而西北大部分地带依然人迹罕至。由于1862年公布了《定居法案》,大批美国人迁移到西部定居,所以养牛成为得克萨斯州的重要产业。南北战争后尤为繁荣。为了更大规模地发展养牛业,大胆的牧牛人赶着长角牛从得克萨斯州出发,穿过开放的公共地带——大草原——长驱数千里,到科罗拉多、怀俄明、蒙大拿等地的高原上放牧。《孤独鸽》就以这个历史时期为背景。主人公伍德罗·考尔与奥古斯塔斯·麦克克里原是南北战争时期受政府委派,到得克萨斯州与墨西哥国交界地带维护秩序的保安队队长。在与土匪、盗马贼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中,他们不仅骁勇善战、机智多谋,而且刚直不阿、事业心强,从而被冠以“得克萨斯保安队员”这个称号,令不法分子闻风丧胆。内战结束,军队从战场上撤下来,接替了保安工作,考尔与奥古斯塔斯便弃甲归牧,在南得克萨斯边境的孤鸽镇办了个小规模的牧场,取名“帽子溪牧牛公司”。开办牧场的十年间,他们二人虽然个性、脾气及对人生的看法截然不同,但事业上的合作天衣无缝。一天,他们在保安队时的一位老友杰克·斯普恩在阿肯色州杀人后回来避难,无意中谈到蒙大拿,并说那里是牧人的天堂。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考尔十年来一直不安于南方平淡的生活,总想到更有开发前景的地方大干一番事业。杰克的一席话坚定了考尔北移的决心,并且让考尔决定立即行动。他们到墨西哥境内偷回被土匪偷去的三千头牛及上百匹马,雇了一批牧工(牛仔),开始北上大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数不清的天灾人祸,队员一个个被枪杀、刀捅、吊死、淹死,被毒蛇咬死或被雷电击毙。这一切都为西部大开发涂上了神秘与恐怖的色彩。
追溯美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它是随着对西部领土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在美国文学领域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美国独立战争以美英于1783年正式签订和约而宣告结束。当时,美国西部边界南起密西西比,北到俄亥俄一线。1830年,美国人从法国人手中购进路易斯安那后,美国的历史便进入了向西部挺进、开拓的阶段。这一阶段先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890年才终止。西部的开拓不仅造就了数代美国人,使美国的政治与经济从旧有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打破了保守思想,还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西部文学。《孤独鸽》的成功不仅在于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还在于它具体体现了西部小说要体现的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国精神”——在与各种困难做斗争,以求开拓、发展、生存的进程中培养起来的勇敢、刚毅、吃苦耐劳与自主的精神,西部大开发时期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团结互助、忠于友谊的行为准则,以及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在小说中,作者还较成功地运用了西部小说的语言特点——西部幽默——使人读来忍俊不禁。例如牛仔们的名字,像“豌豆眼”“盘子”“大嘴唇”等,不仅稀奇古怪、令人发笑,而且起了一定的刻画人物的作用。
西部小说最初的形式是短诗及各种故事传说,由于它们真实地再现了西部开拓者艰苦而浪漫的生活,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如大卫·克洛科特(1786—1836)在他的自传里记述了开发边疆森林时的生活,他对当时生活的生动描写至今仍吸引着读者。华盛顿·欧文(1783—1859)则是最先意识到西部具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价值的文学家之一。他于1832年亲自到密西西比草原旅行,并真实地记录了他的经历,写下了第一部关于西部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草原游记》。继欧文之后,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1789—1851)写了西部系列小说《皮袜子故事集》,奠定了西部小说的基础。其后还有弗朗西斯·帕克曼(1823—1893)的《俄勒冈小道》、理查德·亨利·达纳(1815—1882)的《航海两年》、赞恩·格雷(1872—1939)的《佩戴独星徽章的保安队员》和《佩科斯以西》,以及马克·吐温的《在密西西比河上》等。这些作品大多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既再现西部生活,使读者与主人公同呼吸、共患难,又使读者尽情领略和想象传奇式生活的神秘与浪漫。近几年出现的西部小说,包括《孤独鸽》也多遵循这一创作方法。
美国读者对西部小说的兴趣历久不衰,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美国人仍旧怀念当年的“美国精神”,重温建国时期那段重要历史,以激励斗志;另一方面也许是对现代化生活的厌倦,愿意回到“大自然”中。这两个因素使西部文学被列入美国民族文学的行列。美国民族文学的精髓是“与(美国)共和制度的精神共呼吸”,它号召作家美化美国这块土地,讴歌美国的草场、丛林、溪流、辽阔的草原、广袤无际的森林和无垠的海洋。从早期西部文学到本世纪的海明威和福克纳的某些作品,读者都能从中享受大自然纯朴的美。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印第安人的描写。在《孤独鸽》一书中,印第安人基本上被描绘成凶残的化身,如印第安人首领蓝鸭。但是奥古斯塔斯对考尔说:“女人、孩子和落户的人只不过是律师和银行家的炮灰,他们是整个阴谋的一部分。当印第安人把他们杀得差不多了,公众舆论就出来说话,咱们就去为那些人驱逐印第安人。如果印第安人不断地回来,军队就会接管,并更凶残地对待他们。末了军队便把印第安人统统赶到一个可以把他们都塞进去的保留地,于是律师和银行家就可以进来开创文明了。”事实正是如此,印第安人之所以反对白人,是因为白人占领了他们世代居住的美丽富饶的土地,还残忍地杀害他们。一个印第安部落首领西雅图在谈到美国政府贱价“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时就曾说:“我们除了失去一切,一无所获。但复仇被年轻的一代视为一种收获,哪怕这种收获将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印第安人的凶残屡屡出现在西部小说中,因此给人以假象,似乎他们天生嗜血成性。其实不然,正如本书主人公奥古斯塔斯所说的:“他们并没有邀请咱们到这里来……”“因为印第安人世世代代拥有这块地。他们因为它古老而珍惜它……”所以当白人来到这里时,印第安各部落拿起武器并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的家园是非常自然的。而作者在书中对某些情节的描写或通过书中人物对此的议论,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不能不将它的历史渊源考虑进去。
我们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已故的天津大学教授刘煜宗老师的热情鼓励与帮助,愿借此机会向尊敬的刘老师表达我们深切的怀念与衷心的感谢。
美国专家Schlegel夫妇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翻译中遇到的有关美国西部地方方言与风土人情的困难,在此亦向他们致以谢意。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译者
拉里·麦克默特里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和编剧,是普利策文学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小说、影视剧剧本,以及许多其他作品。改编自他作品的电影共获得34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13次获奖)。
他被认为是南北战争后美国西部小说的主要代言人之一。他以对19世纪美国边境和当代得克萨斯州小镇生活的非浪漫主义描写,打破了被浪漫化的关于美国西部的神话,重新定义了美国西部小说。他称自己是“(西部)牛仔神话的批评者”。
除了创作者的身份,拉里·麦克默特里还是著名的藏书家和书商。他个人的藏书超过3万本,由他创办的BookedU书店是美国最大的书店之一,店内约有40万册图书。
麦克默特里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北部的威奇托福尔斯。他的父亲是一名牧场主,一家人住在阿彻城外,住所被他称为“没有书的牧场房子”。后来,阿彻城成为他小说里常出现的一个叫塔利亚的小镇的原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春色满庭 超市大保健 [穿书]陈年旧景 病娇天下/(重生)天下 甜诱,欲缠!被死对头男神掐腰宠 重寻近代中国 采撷 床下不熟(高干) 别问[无限] 我来继承你的遗产 Gin,但是家庭煮夫 [穿书]吃遍全家 办公桌上的美味上司 山野小仙尊 被糟蹋的美人 不似人间 爱上你 传说中天下无双的祝大仙 要命!高冷沈总车祸后摁着我亲 法医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