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能者见乱则忧,奸佞者见乱却喜,赵高无疑属于后者。大秦帝国在天下反秦的大潮中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赵高则乘乱而动,一步步进行着他最擅长的阴谋活动,进行着最后的疯狂——向着窃取最高权位的目标疯狂奔去,也向着自己生命的终点疯狂奔去。设计杀死秦二世后,赵高迎来了自己一生梦寐以求的权力巅峰。然而,神鬼不佐,赵高心。虚,权衡轻重,琢磨人心,觉得自己还是当不了皇帝,无奈的赵高决定另立他人为秦王。但是,恰恰是赵高意欲扶立的秦王,干净利落地结果了赵高的性命,夷灭了赵高三族。他是谁?为什么他能有这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他竟然能将害人无数的赵高杀死?
杀掉赵高的是秦王子婴。
这句话带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秦国自秦始皇起,秦王已改称“皇帝”,为什么又冒出来一个“秦王”?二是“子婴”是谁?
先说第一个问题。
赵高虽然杀死了秦二世,但是他自己没有称帝。赵高走上龙椅,咸阳宫殿颤抖,这是《史记》记载的,虽然这可能不是事实,却反映了中国古人极为强烈的正统观念,更重要的还在于赵高多行不义,遭到正义力量的无言反抗。所谓神鬼不佐,无非反映了天怒人怨,反映了赵高内心的邪恶对正义的恐惧心态。
赵高没有称帝,当然不是他不愿称帝而是大臣们无言的反抗让他心虚,他不敢在这种情况下贸然称帝。因此,他必须再立一个皇帝。于是,赵高召集朝中大臣和公子开会,公布秦二世胡亥无道伏诛。并且宣布,秦国本来就是一个诸侯国,从始皇帝开始才称皇帝。如今天下大乱,六国纷纷复国,大秦帝国的土地已经迅速缩水,再称皇帝就是一个空名,与事实不符,应当像原来一样改称“秦王”。这样,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仅仅施行了十五年就被赵高废掉了。
再说第二个问题。
杀赵高的子婴是谁?
文献记载的子婴的身份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秦二世的侄子。《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把“兄子”理解为“兄之子”,所以,子婴是秦二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
第二种,秦始皇的弟弟。《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第三种,秦二世之兄。《史记·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这里的“二世兄子婴”应当理解为“二世兄”“子婴”,不能把“子婴”二字拆分,下文“子婴立”紧接上文,表明“子婴”二字不能拆开。
上述三说之中,“二世兄子”说最为流行。东汉班固的《汉书·高帝纪》即用此说,近现代学者也多采用此说。中国目前最为通行的工具书《辞海》和《辞源》也都将子婴释为秦二世的兄子,并进一步指出是扶苏之子。
但是,近年有学者指出子婴为“二世兄子”一说有问题。
第一,年龄不符。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而且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长子,秦始皇只活了五十岁,即使他十七八岁生扶苏,扶苏十七八岁生子婴,秦始皇死时,子婴也只有十六七岁。秦二世胡亥在位三年,子婴继位为秦王时,最多不过二十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子婴,他的儿子能有多大?
三四岁吧。《史记》却有几处记载着子婴被赵高立为秦王时,曾与其子商量诛杀赵高事。如《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后,要求子婴斋戒五天,但是,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诛杀赵高(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日)。
可见,子婴不仅有两个儿子,而且年龄都已经不小,能够参与谋划诛杀赵高之事。子婴如果是秦始皇的孙子(二世兄子),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
第二,地位不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在谋杀秦二世另立新君时说:“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赵高的话不一定完全属实,但如果没有一点根据,恐亦难以服众。这说明子婴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年龄不过十六七岁,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肯定不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会这么大,因此,“百姓皆载其言”就不大可能。
总之,子婴不可能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的孙子。
子婴会不会是秦二世之兄呢?《史记·六国年表》非常明确记载着子婴是秦二世之兄,但此说亦有问题。
从年龄上看,秦二世是二十三岁被杀,如果子婴是秦二世兄,必然在二十三岁以上。但是,秦始皇是五十岁病故,其子最大可能在三十岁左右,因此长子只可能有十多岁的儿子,与其子商议诛杀赵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有两点无从解释。
第一,何以苟活?秦二世继位之后,大搞白色恐怖,兄弟们被杀戮殆尽,子婴如果真是秦二世之兄,焉能在大屠杀中得以幸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娱乐春秋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父亲的一九四二 明灭 我的邻居是皇帝 盛唐剑圣 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 大宋超级学霸 崩仙逆道 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 宋案重审 战国赵为王 天下一号 诗与刀 谋断九州 荆州杀:张艺谋作品《影》的原著小说 晚明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 大唐农圣 大明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