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来安县志1986年 > 卷七 安徽滁州来安县知县汜水刘廷槐重修(第1页)

卷七 安徽滁州来安县知县汜水刘廷槐重修(第1页)

武备志

兵防驻防教场塘汛铺司驿递屯政马政兵事

兵防

明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案县在明初,以密迩京师,屯卫居其大半。国初,卫赋犹分隶江宁右、江宁前、江宁后、上元中、上元前、上元后、江淮左、江淮右、广洋、兴武、石城、江阴、横海及滁、泗二州,凡十五卫,沿明制也。至康熙时始裁并。《州志》载:江宁右及石城原名广武卫,江宁后原名留守前卫,上元中原名锦衣卫,上元前原名龙虎卫,江淮右原名金吾后卫。考明兵制,广武卫属右军都督府,留守前卫属前军都督府,龙虎卫属左军都督府,锦衣及金吾后卫俱属亲军十二卫,广洋卫属中军都督府,滁、泗二州卫俱直隶中军都督府,兴武、江阴、横海俱属后军都督府,惟江宁前、上元后、江淮左,《州志》无考。旧志于诸卫俱未载原名,今无从知属何军,附此备考。县原设民壮七十名,后实充五十三名,因扣工食济边,递减存此数。置乡兵七十名。嘉靖时迭遭倭患,三十六年本州应镳奉院文于三属乡兵中选充防御,听侯调取海口防倭,并征解各兵工食银。本州申禀,大略极言赋重民疲,一闻调守,惊惧思逃,难以和州为例。乞照前例,令本州与全椒各出乡兵一百二十名,来安七十名。照旧操练守城,工食暂免征解。巡抚蔡批准照旧。案明制,卫所之外,郡县别有民壮。弘治初,州县大者里佥五人,次三四人,小者二人,有司训练,遇警调发。其乡兵则随风土所长应募不隶军籍。嘉靖三十七年,屯院张以锦衣卫千百户带领官军一千八百名防御。见前《城池》。

国朝顺治年,县设百总一员。雍正年裁百总改设外委把总一员,属江宁城守副将协标浦口营都司佥书,原设马兵二名,步兵二十八名。康熙年裁马兵一名,步兵十名旧志,后又裁步兵六名,马兵全裁。今实设步兵十二名。案康熙年《赋役全书》:县设城守兵十二名,无马兵。是其特又裁去步兵六名,马兵全裁也。今《赋役全书》同,盖仍其旧。旧志应系漏误,今特补正。县原设民壮五十名,顺治年裁减,雍正年复旧。内六名供捕役,余俱备守御护送钱粮等用。后又裁二十名,又裁三名。于民壮中拨作捕役者复减三名。乾隆年续裁八名,后又裁三名,今实设民壮十六名。口粮工食详《田赋》。

驻防

前代正兵武弁皆箚于省郡。

国朝定制:州邑设正兵专弁置城守驻防。来邑,外委把总一员,为滁州城守,驻县署后吉祥寺巷。顺治年置。乾隆五十二年知县王永、把总李廷元,嘉庆八年把总王文光,道光二年把总拱得奎相继重修。

教场

宋元无考。旧志:惟张浦营有戍垒遗址,不知年代。明设操兵场三:卓家集、南京锦衣卫屯操。新集、南京广洋等卫操。陈家山,万历十三年,屯院准应天、和阳、广洋屯军告立。俱久废。设演武厅于小西门外,系旧址,嘉靖二十三年知县顾问建,万历四十七年知县周之冕修。今为演武场。

塘汛

水口汛县南三十里水口集。旧拨浦口千总营兵五名,雍正年裁拨他处,即于守城兵中拨五名充守。营房一所,雍正元年将刘公祠改置,前设烟墩木楼。乾隆五十二年,知县王永重修。

嘉山汛县西五十里。拨汛兵三名。乾隆五年里人捐置汛房一所。五十二年知县王永重修。

铺司

县城铺本城。

雷官铺东南六十里雷官集,六合交界。

官塘铺西二十五里,本州交界。

水口铺水口汛。

囤仓铺北三十里囤仓集。

古城铺北八十里,盱眙交界。

关家铺东北一百二十里,天长界。

铺司兵二十三名口粮详《田赋》。

附驿递

汤村驿东三十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连城县志(康熙版)  临汀志  长乐六里志  崇祯实录  王家营志  榕城考古略  唐才子传  招远县续志  南唐书  侯官县乡土志  漕船志  台湾割据志  新竹县志初稿  永安县志  台湾对外关系史料  炎徼纪闻  香山县乡土志  史通  八洞天  臺案彙錄壬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