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想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秦国纵横宇内,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几乎所有的文学史都在谴责秦始皇为了极权统治而“焚书坑儒”的暴行,严重斫伤了中国文化。繁忙烟尘中的秦朝,所留文迹也不多,除了《吕氏春秋》,就是那位游士政治家李斯了。他写的《谏逐客书》不错,而我更佩服的是他书写的那些石刻。字并不多,但一想起就如直面泰山。
对秦始皇的谴责是应该的,但我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却有另一番见解。
我认为,秦始皇有意做了两件对不起文化的事,却又无意做了了两件对得起文化的事,而且那是真正的大事。
他统一中国,当然不是为了文学,却为文学灌注了一种天下一统的宏伟气概。此后中国文学,不管什么题材,都或多或少地有所隐含。李白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见这种气概在几百年后仍把诗人们笼罩。王昌龄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人为后人开拓了情怀。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使中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泻于九州大地。这种顺畅,尤其是在极大空间中的顺畅,反过来又增添了中国文学对于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视野和责任。这就使工具意义和精神意义,产生了相辅相成的互哺关系。我在世界上各个古文明的废墟间考察时,总会一次次想到秦始皇。因为那些文明的割裂、分散、小化,都与文字语言的不统一有关。如果当年秦始皇不及时以强权统一文字,那么,中国文脉早就流逸不存了。
由于秦始皇既统一了中国又统一了文字,此后两千多年,只要是中国文人,不管生长在如何偏僻的角落,一旦为文便是天下兴亡、炎黄子孙;而且,不管面对着多么繁密的方言壁障,一旦落笔皆是汉字汉文,千里相通。总之,统一中国和统一文字,为中国文脉提供了不可比拟的空间力量和技术力量。秦代匆匆,无心文事,却为中华文明的格局进行了重大奠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那些中国人:萨苏笔下的人物传 寻觅中华 此刻 武侠,从牛A到牛C 前尘旧梦 山河之书 世说人语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 慕容雪村随笔集 艺林旧事 芸编指痕 懒人瑜伽 女神 摩挲大地 天真的幽默家:老舍40年散文经典 生活,是很好玩的 北京姑娘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