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科研 学术 > 第 17 节 博士后阶段科研 独立前的最后一步(第1页)

第 17 节 博士后阶段科研 独立前的最后一步(第1页)

()

虽然说成为了博士就意味着真正成为一位科研工作者,但是,此时你和成为独立的科研工作者还有距离,也不一定能意味着得到一份理想的教职。

环顾四周,便能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刚毕业博士(freshPhD)并不会直接申请教职,而是会计划做一到两轮博士后阶段在找,仿佛博士后成了找到好教职的不可避免的一步。

可能对于一些初入科研的同学而言,再做一两个博士后阶段有些吓人,因为这意味着4到6年时间的投入,那么这一节,我们谈谈博士后阶段。

博士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随着不断地科普,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知道,博士后不是一个学历,而是一种科研岗位。最高的学历还是博士,而博士后是新毕业的博士生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的一种独特岗位。

虽然在一些国家,只要老板经费不断,理论上博士后可以干到退休,但总体而言,它是一个非永久性职位。博士生哪怕再努力,在教职市场上还是缺乏拿得出手的论文和项目,博士后阶段正是给了他们相对稳定的待遇(国外博士后工资一般是博士奖学金2-3倍;国内会有各级省市补贴)以及短期稳定的岗位(就是做科研,按照合同办事),并在有氛围和资源的实验室(无论你的合作导师是大佬还是新的助理教授,倘若没有足够经费和对科研继续攀爬的心,是不会需要博士后的)继续冲击更多的科研成果。

最终,做完一两轮博士后经历后,博士们攒够了足够的论文和经验,可以去冲击自己心仪的教职岗位。

当然,时间往前倒几十年的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是博士后就能直接入职。但现在,教职岗位明显远少于新博士人数,僧多粥少),所以对于个人的要求急剧上升。没有一轮甚至多轮博士后阶段,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成果数量肯定相对较少,这让大家不得不做博士后来扩充成果。

表面上,博士后给了新毕业博士生一个缓冲,让他们可以做更多的研究,发表更多的论文,从而得到更好的教职机会;里层逻辑中,博士后其实是让你在有经验的合作导师(注意,ta不再是你的导师,而是和你合作发论文的人)的羽翼下,打磨最核心科研能力(做研究、发表论文),积攒更多经验的机会。

博士生阶段,导师的参与更加难以量化,而在博士后阶段,合作导师直接花钱雇你,肯定是希望你能「即插即用」,甚至摆脱上课、毕业、授课的干扰。

正如我导师所言,博士后阶段是最能让人专心于科研的阶段。博士后阶段的研究人员应当全身心投入科研之中,倘若此时产出都有限,大概率是科研能力不够过关所致。

当然,在海外做博士后也可以让不少国内毕业的博士「刷到」海外经验,但这一层意义实在是太过表面化,只能说是以前有些单位招聘细则较为僵化所致——倘若要求如此,那也不得不做一轮,不是么?

事实上,哪怕是海归博士,倘若没做博士后,除非天赋异禀,否则大多在国内也没法获得好的教职岗位:要么直接是师资博士后,要么就是各种博士后变体(特聘副研究员、讲师等等)。直到做完博士后之后,成果如果得当才能直接入职副教授(国内除非顶尖高校,副教授也才是对比国外优秀高校的AP岗位)。

所以说,博士后不是一个学历,而是一种非永久性科研岗位,是新晋博士的独立前的最后一步,它给了新博士们刷科研能力的机会,也是现实情况下走上理想教职的阶梯。

博士后与教职

绝大多数愿意在博士后阶段奋战的博士,应当都想继续科研道路。反过来,博士后阶段也可以是给你走上科研道路前的最后一次下车机会,倘若科研做的不顺,换成去工业界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要继续做科研,请一定想好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做博士后?

学无止境,你永远都能找到一个导师给你支持和教育。可惜,学术生涯有限,不能无限期地准备,而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独立做科研,自己把握主动权探索。

所以,做博士后不能做到后期一个劲就想发论文和学技术,而忘记了博士后本身是给一些还不能找到理想教职、能力没达到教职要求的年轻博士的过渡岗位。一定要记住,你的产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面的。

但这样问题来了,现在教职难度水涨船高,完全可能出现做完博士后,之前能去的教职反而去不了的情况——博士后发论文的速度有可能赶不上教职要求的上涨,这就是博士后阶段麻烦之处。

个人的建议是多选几个目标单位。在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就要开始和对应单位联系和讲座,保持关系,然后在博士后第一年结尾和第二年结尾开始找教职和面试,不用觉得博士后一定要做完规定年份,只要发表够论文,合作导师不会有怨言。

和心仪的单位联系,就是保持你和他们有沟通,能随时知道招聘情况。同时,在第一年年底(无论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博后)开始聊具体事宜,倘若不成,就以年为单位,再等一年,找到就可结束博士后阶段,入职新单位。

说白了,博士后阶段需要以年为单位与目标院校交流,随时了解情况,毕竟论文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机会可以多抢几个。

两种不同的合作导师

虽然博士后的导师是合作导师,不再是博士时候那样的「学术父母」,但是他们可能是你学术「投胎」的最后一次机会。因为在此之后,你只能遇到「合作者」,但再也难以遇到一位可以算是「导师」的人了。

一般,我们会跟两类导师做博士后研究:

新tenuretrackedAP

已经有一定成就的tenuredProfessor

第一种好理解,很多年轻的在非升即走岗上的助理教授(AP)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六七年间)完成非升即走的考评,有着比较大的科研压力。在刚开始的一两年,先不说自己培养博士生来不及产生「战斗力」,搭建新的实验室也需要时间,所以,在手握一定经费的情况下,最合适的就是找博士后了。他们已经在博士选择下还想做科研(有动力),也需要发论文找教职(有干劲),训练得当(即插即用),因此特别适合。

这一类人刚刚做完博士后工作,和博士后们年龄差不了几岁。理论上讲,他们最能理解博士后的辛苦以及面临的生活和科研的压力,也能干到一块去。和他们一起工作,其身份更加像合作伙伴,而不是导师。

如果运气好的话,你完全有可能获得更加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比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完全把时间花在发表论文的事务上,唯一的问题在于你可能要和ta一起手把手搭建实验室。

但是跟他们也有一定风险。这些年轻AP还没有彻底被「非升即走」考验完,所以不一定真的有足够潜力和方向把握这个「度」,即可能性格和情商不足以处理你们之间的矛盾,他们想做的研究方向也不一定能出成果。这一风险很可能导致你遇到科研体验差(情商和管理能力不足)、成果少(科研方向选择不当)的问题,再加上他们也刚脱离了之前的平台,很有可能陷入短暂的发表低谷期,所以风险和挑战并存。

因此,选择年轻的AP是有一定风险的,倘若有条件的话,其实可以考虑在那边做第一轮博士后,同样以年为时间单位,一年为期,倘若状态不佳,及时止损换地方,不要担心面子,博士后本来就是非固定职位,找到自己最合适的才是好。

第二种就是选有一定成就的功成名就的导师。他们更加像你的又一个导师。这种情况可能是你自己找过去,更可能是自己的导师根据关系网推荐。

这样的导师也是「科研经费自由」,但是由于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机会,在那边发表的机会多,接触的东西也多,甚至能给你机会学一些之前不会的技术。

唯一的风险,就是这些导师可能会给你一些很难的任务,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出成果。毕竟他们已经成了大佬,不担心一个两个论文,反倒能静下心做一些大论文,但是放在你身上这可能就是不确定性因素。

倘若你此时也要附加学习新的技术,建议这一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第一现场:中国奇案侦破手册  新闻的荣耀:第四权力曾经改变世界  治愈者:虐杀背后的真相  镇世骄龙  我的前任前前任  美人骨:都市妖艳怪谈  撩到那朵高岭花:作精女主的甜甜爱情  高岭之花塌房现场:笑到全知乎网友帮你满地找头  我与我的百分室友:和学长合租的 700 天  逆转世界:魔幻现实你怕了吗?  全职宝妈赚钱攻略:巧用业余时间副业赚钱  我才不要为爱流眼泪  重生:第一玩家  颠覆性讲述中国历史:秦汉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九龙狂医  宋朝三百年:那些权力与阴谋的故事  理智与爱情:我们该做那 1% 的人  寻龙风水师  起风之城:张冉中短篇科幻小说集  滴!您有新的做梦素材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