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学术科研是什么意思 > 第 17 节 博士后阶段科研 独立前的最后一步(第2页)

第 17 节 博士后阶段科研 独立前的最后一步(第2页)

()

博士后不要着急快出成果,更需要多做一段时间(2-3年),这一类导师能给你另一重师门和论文的帮助,可以算是你的「求学」的最后一站了。

除此之外的博士后机会,尤其是海外博士后都不推荐去,毕竟你的目的不是享受两三年假期,而是真的出成果,不是么?

博士后的「中年危机」

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以正常(稍快)速度在27-28岁博士毕业,做完一两轮博士后大约已经32-34岁了。诚然,自信是一回事,但是中年的感觉也不免「纷至沓来」。

毕竟是现实因素,我们的确无力反抗时间的流逝,但下面要讲到的几个点也请各位注意。

从共性角度来看,博士毕业时候自己的本科同学都已经工作6、7年了,一旦做完博后就得拉开十年。博士后做完,找到教职才是真的独立的事业起步,与没走科研道路的朋友比起来,无论是社会感受、经济基础都有一定差距,更不要说建立家庭和抚养后代都有挑战。

找到合适的博士后虽然比找到合适的教职简单,但也是合作导师的实验室在哪儿,你也得人到那儿去。因此,对于有家庭甚至有孩子的人来说,自己换地方也罢了,另一半的工作、孩子上学等会是严重的问题。

即使更多博士后愿意延后组建家庭与生育孩子,难免也受到家庭和自己与同辈比较的压力,关于这一点,没有任何好的缓解方法,这类广泛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是对青年学者对系统性挑战,唯有接纳和自己走出来。

而在事业角度,中年危机对于未来回国的青年教师挑战更大。由于「海归」越来越多,而教职扩张有限,亦有国内某些学校的招聘玩法(各种特聘和特色的非升即走),青年教师的年龄和入职都有关系,许多招聘暗中都给出了年龄要求,这实际上卡住了回国的时间点。

不光如此,大家都知道国家自然青年基金是科研工作的敲门砖,以及申报高级职称的要求,这项基金本身限制年龄,一些国家级人才帽子也是如此,考虑到申请难以一蹴而就,时间更需要缓冲。这在实际体验上给了年轻学者「年龄危机」。

结合这两点,耗时、成果数量、成果质量不太可能三角俱全,因此,做两轮博士后(常态长度)本身需要权衡时间分配,毕竟,做博士后最后不是为了成为超牛博士后,而是成为独立科研工作者。

在实际工作中,博士后的年龄会和生活、就业有高度的关联。要应对好学术的中年危机,只能提前布局,最好在第一轮博士后中期对于可能成果和耗时进行规划,要么大不了早结束就求一个博士后经历,要么换组再用两年时间换成果。时间不等人,更怕时间本身有内外的压力。

总之,博士后就是我们拿到教职前的最后一步了,之后的独立科研之路只能「小马过河」。希望各位能够走得顺利。备案号:YXX1MKrg6ms3pL3ZOHAZdK

()

博士后不要着急快出成果,更需要多做一段时间(2-3年),这一类导师能给你另一重师门和论文的帮助,可以算是你的「求学」的最后一站了。

除此之外的博士后机会,尤其是海外博士后都不推荐去,毕竟你的目的不是享受两三年假期,而是真的出成果,不是么?

博士后的「中年危机」

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以正常(稍快)速度在27-28岁博士毕业,做完一两轮博士后大约已经32-34岁了。诚然,自信是一回事,但是中年的感觉也不免「纷至沓来」。

毕竟是现实因素,我们的确无力反抗时间的流逝,但下面要讲到的几个点也请各位注意。

从共性角度来看,博士毕业时候自己的本科同学都已经工作6、7年了,一旦做完博后就得拉开十年。博士后做完,找到教职才是真的独立的事业起步,与没走科研道路的朋友比起来,无论是社会感受、经济基础都有一定差距,更不要说建立家庭和抚养后代都有挑战。

找到合适的博士后虽然比找到合适的教职简单,但也是合作导师的实验室在哪儿,你也得人到那儿去。因此,对于有家庭甚至有孩子的人来说,自己换地方也罢了,另一半的工作、孩子上学等会是严重的问题。

即使更多博士后愿意延后组建家庭与生育孩子,难免也受到家庭和自己与同辈比较的压力,关于这一点,没有任何好的缓解方法,这类广泛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是对青年学者对系统性挑战,唯有接纳和自己走出来。

而在事业角度,中年危机对于未来回国的青年教师挑战更大。由于「海归」越来越多,而教职扩张有限,亦有国内某些学校的招聘玩法(各种特聘和特色的非升即走),青年教师的年龄和入职都有关系,许多招聘暗中都给出了年龄要求,这实际上卡住了回国的时间点。

不光如此,大家都知道国家自然青年基金是科研工作的敲门砖,以及申报高级职称的要求,这项基金本身限制年龄,一些国家级人才帽子也是如此,考虑到申请难以一蹴而就,时间更需要缓冲。这在实际体验上给了年轻学者「年龄危机」。

结合这两点,耗时、成果数量、成果质量不太可能三角俱全,因此,做两轮博士后(常态长度)本身需要权衡时间分配,毕竟,做博士后最后不是为了成为超牛博士后,而是成为独立科研工作者。

在实际工作中,博士后的年龄会和生活、就业有高度的关联。要应对好学术的中年危机,只能提前布局,最好在第一轮博士后中期对于可能成果和耗时进行规划,要么大不了早结束就求一个博士后经历,要么换组再用两年时间换成果。时间不等人,更怕时间本身有内外的压力。

总之,博士后就是我们拿到教职前的最后一步了,之后的独立科研之路只能「小马过河」。希望各位能够走得顺利。备案号:YXX1MKrg6ms3pL3ZOHAZdK

()

博士后不要着急快出成果,更需要多做一段时间(2-3年),这一类导师能给你另一重师门和论文的帮助,可以算是你的「求学」的最后一站了。

除此之外的博士后机会,尤其是海外博士后都不推荐去,毕竟你的目的不是享受两三年假期,而是真的出成果,不是么?

博士后的「中年危机」

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以正常(稍快)速度在27-28岁博士毕业,做完一两轮博士后大约已经32-34岁了。诚然,自信是一回事,但是中年的感觉也不免「纷至沓来」。

毕竟是现实因素,我们的确无力反抗时间的流逝,但下面要讲到的几个点也请各位注意。

从共性角度来看,博士毕业时候自己的本科同学都已经工作6、7年了,一旦做完博后就得拉开十年。博士后做完,找到教职才是真的独立的事业起步,与没走科研道路的朋友比起来,无论是社会感受、经济基础都有一定差距,更不要说建立家庭和抚养后代都有挑战。

找到合适的博士后虽然比找到合适的教职简单,但也是合作导师的实验室在哪儿,你也得人到那儿去。因此,对于有家庭甚至有孩子的人来说,自己换地方也罢了,另一半的工作、孩子上学等会是严重的问题。

即使更多博士后愿意延后组建家庭与生育孩子,难免也受到家庭和自己与同辈比较的压力,关于这一点,没有任何好的缓解方法,这类广泛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是对青年学者对系统性挑战,唯有接纳和自己走出来。

而在事业角度,中年危机对于未来回国的青年教师挑战更大。由于「海归」越来越多,而教职扩张有限,亦有国内某些学校的招聘玩法(各种特聘和特色的非升即走),青年教师的年龄和入职都有关系,许多招聘暗中都给出了年龄要求,这实际上卡住了回国的时间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新闻的荣耀:第四权力曾经改变世界  我才不要为爱流眼泪  镇世骄龙  重生:第一玩家  第一现场:中国奇案侦破手册  颠覆性讲述中国历史:秦汉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理智与爱情:我们该做那 1% 的人  逆转世界:魔幻现实你怕了吗?  美人骨:都市妖艳怪谈  高岭之花塌房现场:笑到全知乎网友帮你满地找头  九龙狂医  撩到那朵高岭花:作精女主的甜甜爱情  我的前任前前任  宋朝三百年:那些权力与阴谋的故事  治愈者:虐杀背后的真相  寻龙风水师  滴!您有新的做梦素材了  我与我的百分室友:和学长合租的 700 天  全职宝妈赚钱攻略:巧用业余时间副业赚钱  起风之城:张冉中短篇科幻小说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