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开始之后,国内大批企业不是毁于战火,便是经营困难,在破产的边缘徘徊。方兴未艾的中国实业界已然是风雨飘摇。有人悲观地认为这是民生公司毁灭的时刻来临了,可卢作孚反而认定「国家对外的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要开始了」。爱国心切的他致电民生全体员工:「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抗战!我们要以事业报效国家,要以身心尽瘁事业。我们虽然不能到前方去执干戈以卫社稷,拿起武器打敌人,当就本身职责,要努力去做一员战士,以增强抗战力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东方精神,在卢作孚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此他还特意成立了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自任总指挥,将少年义勇队和峡防局职员编为义勇军一队和二队,集中进行军事训练,以作抗日后援。
很快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眼光长远的卢作孚敏锐地觉察到了局面的严重性,他一再对员工们强调:「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经营环境定会比之前更凶险百倍,我们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走稳路子。」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立刻行动,预先着手一些准备以应对不断蔓延的战事。
可以说,正是这些具有先见之明的准备方案,才保全了民生公司,也变相成就了半年之后的宜昌大撤退。
首先,民生公司虽然地处川渝,但主要的造船、修船以及燃料采购大都是在上海一带完成的。上海、江阴接连沦陷,生产和维修的来源便断绝了,燃料的供给也被完全封锁。民生公司的储备很快便会被消耗殆尽,陷入无法开航的境地。
一大半民生轮船所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每月光是油耗就超过300吨。而当时中国原油开采匮乏,抗战后更是只有陕西延长一地可以采油,加上低下的重工业水准,根本无力自行生产成品柴油,完全依赖于外国进口。所以战火一起,卢作孚便先行进行柴油收购,将燃料被卡脖子的那一刻尽量推迟。半年时间内,他从香港、广州、长江沿岸等地到处搜购柴油,好不容易才囤积了4000余吨柴油,暂时化解了燃眉之急。
囤油只是缓兵之计,要解决燃料供应问题,还必须从根本上想办法。科学素养很好的卢作孚想到了改换燃料——切换为烧煤模式。说是切换,其实是彻底重起炉灶,现有的船只大都没办法改造,他只能重新收购了60多艘小轮船,把其中可以在川江航行的40艘和剩下的废船合并改造成为依靠煤炭驱动。
船只的修理是另一大问题,亟需解决。抗战前民生公司用以维护设备的机器和五金器材,要么是上海生产的,要么就是海外进口自上海运往重庆,船只的维修也会送过去。上海沦陷之后,维修只能放在重庆的民生机器厂,而用以维修更换的五金零件还需要另想办法购买。为此,卢作孚又加急在香港、汉口等地到处搜购,终于获得2000多吨零件,加上拆掉废船攒下的1000来吨,总算是维持了船只的维护,保障了正常运转。
燃料、设备零件的囤积解决了物料问题,高端人才的问题也在卢作孚的考量之中。过去中国造船界的高手们大都汇集在上海、大沽、青岛、马尾等沿海地区的著名船厂,而内地少之又少。当战事蔓延后,卢作孚便广为招贤纳士,将许多业界专家都延揽至民生公司。比如曾在德国深造的原周恒顺机械厂厂长、著名轮机工程师周茂柏,应卢作孚之邀,担任民生机器厂厂长;著名电气工程师陈仿陶,被请来担任副厂长兼工务处处长;聘请到机器厂工务处担任修造总监的王超、工程师刘学曾等,也均为造船界知名人士,都是一顶一的好手。这些青年才俊们的才华和个人能力,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都是宜昌大撤退的中流砥柱。
有引进的先进人才作为技术保障,加上紧急储备的大批航运油料、五金器材,民生公司在后来日军全面封锁,整个四川物资奇缺且物价飞涨的恶性局面下,虽然经受了长期亏损,但依然屹立不倒,维持了长江上游航运的通畅。
除了水运之外,西南大后方的陆地运输困难也被卢作孚解决了。当时整个西南地区运输铁路全部被切断,广州沦陷之后,大后方最后一个水运通道也失去了,成为了一座孤悬内陆的岛屿。仔细研究了西南地形图之后,卢作孚和其他交通部专家们想出了一条计划——从泸州修建一条公路,穿越黔西北的山岭,直通云南沾益,这样便可以和云南的滇缅公路连接一线。各种海外物资自缅甸入境后,可由此公路线送达泸州,再通过川江航道运输。后来这套水陆联运系统,果然让西南大后方成为了坚固的抗战基地。
为了抗战殚精竭虑、费尽心血的卢作孚万万想不到,就在武汉告急的同时,民生公司差点遭遇了一次堪称自毁长城的灭顶之灾……
10月上旬时,他忽然接到国民政府军政部的一封急电,上面命令他立即将民生公司所有船只一律开到武汉长江下游田家镇处,尽数凿沉,再投下石块水泥墩封锁江面,试图以此来延缓日军军舰沿长江进犯武汉。
阅毕电报的卢作孚双手止不住地颤抖,一股莫名的寒意从后背涌向周身,眼前一黑差点跌倒在地。他实在无法想象这究竟是何人制订的计划,简直是愚昧至极!要说沉船,江阴要塞也凿沉了几十艘大小军舰,马当要塞陈绍宽也沉掉了轮船招商局近百艘木船,日军不还是照样一路猛进吗?
卢作孚用力握拳才止住了颤抖,却依然难平胸中的气愤:且不论民生公司是他10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心血,一旦这么多运输船全部沉江,后方的抗战基础将面临严重损失,更紧要的是,物资和人员迫在眉睫的西撤必将成为空谈。沉船田家镇绝对是饮鸩止渴式的短视之举!
想到这里,卢作孚果断拿起电话,致电军政部的负责人,将这前因后果通盘陈述给对方,并表达了自己将抗命不从的决心:「并非卢某舍不得民生,而是它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此事干系到战争成败、民族社稷,恕卢某难以从命!」对方被他据理力争的态度镇住了,暂时同意重新考虑。军政部连番开会讨论之后,决定废除这一计划。
民生公司总算是保住了,预先进行的诸种准备大都妥当,最严峻的问题也随之到来——该如何应对宜昌大撤退这关键一役?
从机场降落宜昌之后,卢作孚马不停蹄地立刻赶往当地民生分公司位于怀远路的办公楼。还未到楼下,便被拥挤和混乱的场面惊呆了:大批难民把进门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叫嚷着买票的喊声里带着粗口,还有一些武装押运货物的军官气势汹汹,甚至冲着工作人员掏枪威胁,索要船票。
好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卢作孚处乱不惊,他奋力挤出一条路,并交代在场的工作人员一一作了安排。那些闹事的军官和起哄的刁民也知晓他的大名,嗓门渐渐小了下去。快步走入办公楼的卢作孚调整情绪,在资料室里详细浏览关于待运物资和人员的资料,一边做着记录,一边时不时地望向一侧的墙面——那上面悬挂着的,正是整条川江航道的水文地理图。
川江之险恶无须赘言,原本可以顺利运输的船舶,一旦满载甚至超载了沉重的物资,还能否成功抵达目的地,就变成了未知数。更不用说整条川江段包括急滩、险滩、浅滩就有158处(其中最为著名的险滩高达70处),在这些地方船只一旦遇险,损失辎重不说,难民更是性命攸关。
卢作孚来回踱步,又取出船舶资料册反复比对,民生公司可以勉强承担运输的船只共计40多艘,单船的运载能力只有200—600吨,要运输10万吨货物,还要抢在40天内完成,按过去那样中规中矩跑船肯定不行,只能想些奇招。
或许你要问,为何当时其他轮船公司不能协助撤退呢?
首先,中国方面的招商局和三北等轮船公司,原本多经营沿海和下游船只,且大都在战火中被日寇破坏和封锁,虽然存有少量船只可供行驶,但均不适合川江航行。非不为也,实属不能也。反过来,当时长江航线上游的外资商船,倒是有在川江穿梭的能力,可他们无
()
一例外,纷纷标榜起所谓的「中立」态度,对中国的战乱不闻不问,拒绝承运与战争有关的物资和难民。这与在中国捞钱时那蜂拥而上的吃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民政府也意识到撤退任务困难重重:「查此次政府西迁,各党政军机关人员公物器材等项大部由京达武汉,数量綦钜,聚集一隅,若不亟早疏散,危险堪虞。惟长江中上游水势浅枯,船支缺乏,而待运之件过多,供不应求,结果必致秩序紊乱,交通阻滞。」危难之中,他们只能依靠那个抗命不从的卢作孚。
10月23日的深夜,愁眉不展的卢作孚依然在公司会议室里想着办法,陪在他身边的都是公司最核心的技术人员,大家提出了许多想法进行讨论,却都因为各种原因,被严峻的现实情况所否定。好在一场场激烈的头脑风暴之后,一些灵感慢慢浮现了出来:整个大撤退的路线从宜昌到重庆是溯江而上,需要4天,但是返回时顺江而下便只需要2天,只要把其中的时间差充分利用,不就可以大大缩短所需时间了吗?问题就在于,该用怎样的策略,才能最大化提升运输效率呢?卢作孚忽然想起了在成都和北碚运动场上,曾参观过运动员们进行那种接力跑……
于是,就在24日清晨,一个机智又充满冒险精神的方案,在卢作孚的脑中逐渐成型:「诸位,我有主意了!何如将整个川江化为三段,依据每段水运不同特点,各做针对?」
紧接着,他将这种「三段式运输」的具体实施办法详细讲解了出来:
所谓「三段式」,是将宜昌至三斗坪作为第一段,三斗坪至万县为第二段,万县至重庆为第三段。考虑到整条航线情况复杂,一条船很难从宜昌直接抵达重庆,分段就相当于是来回接力,让适航的船舶专跑适合它的那一段航线,以最大化提升效率。
具体说来,就是参考每艘船的吃水深度、底盘结构、马力大小等要素,其中一部分船只选运货物至三斗坪,当即返回,再由公司调派另一部分船运至万县或直运重庆。对重要物资和大型货物则由宜昌直接运至重庆,并在重庆让出川抗日的士兵搭乘后顺江而下。
另外,每艘船舶的客货装载必须考虑到当天的水位、天气等环境因素,并在庙河、万县两地采用陆上接力运输避开险滩。必要的时候,还要借助一些现代工程手段克服运输困难,比如安排有经验的驾引人员和起重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在险滩岸边协助船员顺利过滩……
当卢作孚把这个复杂的运输方案讲解完毕,众人纷纷发出由衷的赞叹。可以说,这个宜昌大撤退的运输方案,是卢作孚数学及工程学基本功、统筹能力和航运知识的完美体现,也和他多年来始终亲自在一线工作所获取的经验息息相关。
撤退方案终于敲定,天方蒙蒙亮的宜昌江边,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撤退也拉开了帷幕……
从宜昌港口开出的第一艘轮船,是由卢作孚亲自带队的,所运送的物资自然也是最为重要的。除此之外,这艘船上还运送了一批同等重要的人员,他们不是高官,不是富豪,也不是名流,而是——几百名孤儿和难童。
在卢作孚的亲自护送下,这些饱经苦难的孩子手拉着手登上甲板,进入了船舱。虽然江边岸上危机四伏,但难童们的脸上依然流露出笑容,好奇的小眼神东张西望,心中充满了希望。「嘟……」一切准备就绪后,汽笛响起,船只缓缓驶出码头,向着长江上游前行。难童们自发地向两岸目送他们离去的人群鞠躬致谢,还高唱起激昂的抗战歌曲。是时观此景者,无不潸然泪下……
抗战初期无数难民流浪、逃亡,而其中最为悲惨的便是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儿童。一些年纪稍长的难童还被日军掳掠,灌输奴化教育,命令他们倒戈相向,充当战争的炮灰。正是在这大环境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负责在各地建立保育院,收容那些流离失所的儿童。
宜昌大撤退之前,这些难童大都住在码头旁由座船改造的旅店中,由中国空军官兵协助照料。官兵们还给孩子们每人送了胶鞋、草帽、背心和牙刷牙粉等生活用品。到大撤退前夕,整个宜昌滞留的难童已经高达2100多人,保育院难以支持如此庞大的数量,甚至只能趁夜晚避开日机攻击的时间,将一部分难童转运到宜昌南岸的一处临时收容站。可以说,在宜昌的每一个日夜,战争的威胁始终笼罩在这群可怜的孩子头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美人豪横:倒霉女主的绝地反击 妖夫娶亲:百无禁忌 股民张三,一个散户的百万之旅 无咒:鬼神禁地,人性凶猛 全职法师:次元之影 全宗上下皆反派,卷王师妹杀穿天 魔法蜜罐:你是银河赠与我的糖 搞笑日记,致曾来过的你 人在吞噬,从娶妻开始无敌 全民求生:我能萃炼万物精华 我在三国经营田庄 末世之我是避难所所长 婚姻围城里的算计 深夜诡话:它在暗处注视着你 山月不知:你我皆为局中人 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 月亮回音:沉溺于他的柔情中 黑夜问白天:若我离去,后会无期 高甜预警,这个男主不对劲 心机女主:轻松拿捏恋爱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