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妻子们由于丈夫的边缘化,压力突增,会逐渐开始对丈夫产生不满。
这又进一步让丈夫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你看吧,她果然是讨厌我的。」
情感并不是一种意愿,它是一种我们应对环境的自动机制,甚至无法完全被主观意愿操控。
所以要想从人际敏感中自救,就不能只是打鸡血,告诉自己要阳光、要看开一点。
这然并卵,反而可能因为过度强调态度而承受了太多压力,在遭受挫折时陷入更深的抑郁中,或者根本就被压力削减了行动意愿,开始回避并恐惧别人的观察和审视——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已经有社交恐惧的嫌疑了。
社交焦虑的自救需要一个认知方式的调整,将「污点视角」转换为「污染视角」。
所谓污点视角,就是一种一票否决式的视角。
当自己有缺陷时,就以这个缺陷一票否决自己,并始终坚持自己没有爱就是不够完美,只有完美无瑕的人才是值得被爱的。
而如果别人有污点,则也很容易一票否决别人,从而造成社群选择困难,总是在看这也不顺眼,看那也不顺眼。
而污染视角,强调的是一个面。
一个面上有污点不要紧,只要这些污点不影响核心价值的展现,或者在一件事情上获得的收益要高于损失和消耗,那这件事情就是无污染的、可以被接纳的。
训练这种视角需要不断训练动态的思维能力去观察环境,权衡利弊。
比如在深山老林里肢体受伤导致伤口溃疡,如果不能尽快找到药品,那么就需要截肢来保全性命。
这种时候虽然患者非常难过,但并不一定会拒绝这个方案,甚至还有牛人主动断臂求生的案例。
而如果只是在城市里受伤,明明医院就在附近,你还一刀切掉了别人的手指,那人不恨死你才怪。
所以,不要老是盯着自己会造成什么损失,同时也要看看自己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利益。
当我们能够清晰地识别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利益时,对自己的身份也就会变得有自信,会开始主动融入一些社群,主动承担一些责任,而不用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完美。
人们并不会在意你是不是有污点,只要你不造成污染,就可以被接纳,可以被爱。
案例纯属虚构:
一个社交焦虑的男孩「小A」一直很孤独,于是在大学时决定重新开始,加入了一个话剧社团。
其实他并不是很喜欢话剧,也并不认为自己擅长表演(这就是前文中提到的自我身份不认同),仅仅只是因为觉得这里的人很能聊,而且看起来很和善,也许可以解决自己的孤独。
由于不熟悉演出,也不太敢在太多人前演出,小A在社团里一直很边缘化。
逐渐地,他发现原本充满着无限期望加入的话剧社团也变成了一个让他无比不安和焦虑的地方。
他开始感觉这里的人一点都不温柔,每天的交往就像虚伪的表演,充满着各种虚情假意。
自己明明已经如此谨小慎微了,却没有人能关心一下自己,甚至连一开始进入社团时的那种社员间的客套自己都已经感觉不到了。
没有人跟自己客套,看来大家还是喜欢完美闪耀的人吧。(我不完美,不值得被爱的概念开始被强化)
「不愧是话剧社,真能演。明明演技也高不到哪去,还如此浮夸。和这些人交往似乎也没什么值得期待的。」每当看到社员们积极地表演,小A总是这么自言自语。(一票否定策略开始发挥作用来平复孤独的痛苦了)
在一次话剧演出前,社团邀请了动漫社的朋友来帮忙化妆。
然而分配给小A的化妆师是一个才加入动漫社的女孩,技术并不怎么可靠。
当化妆完成后,小A看着自己一塌糊涂的妆容觉得糟糕至极。
「我怎么能以这么糟糕的形象展示在别人面前!真是莫名其妙,不会化就不要化呀!这个样子我怎么见人!」小A并没有敢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而是
()
脱下了戏装,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团长请了假后阴着一张脸默默离场了。
从此以后,小A发现自己被彻底遗忘了,甚至很多社团重要会议都没人通知自己。
「明明我没有什么错呀,为什么大家都不理我了?这个世界果然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了吗?」圣诞夜,小A一个人躺在寝室的床上,听着外面各种社团活动播放的欢快音乐,内心一片凄凉。
好啦,故事讲完了。思考题:
1、在化妆事件中,小A的污点视角体现在什么地方?
2、如果妆容的确很糟糕,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这个污点转变成无污染元素?备案号:YXX1BnK1ok3HNrBJvQTorva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破红尘:女主她单枪匹马闯天下 崩坏的人性:潜藏在身边的恐怖恶意 绝境爱情:一念之间的天堂地狱 被凝望的深渊:当女人们身处罪案漩涡中心 疯狂连载系列超市 2.0 烧脑故事:反转不停转 不要挑战人性 最后一个嫌疑人 星河入梦,你是我的万千欢喜 人间「升格」 3:欢迎来到狠活时代 她美艳撩人,萧律师心动了 我会在这个夏天盛开吗? 彼岸花诱我入坟 禁书中的晚明:《金瓶梅》中的底层人物群像 都市我为尊 往事告白书 清理人渣,我站在食物链顶端 两小有猜:竹马不吃窝边梅 鲸游向海,我奔向你 满级大女主:学会发疯后日子好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