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长乐六中新校区最新进展 > 卷二 岱峰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第1页)

卷二 岱峰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第1页)

山川 上 山经

浮峰山 在光俗里。俗传潮盈则山上浮,故名。其西曰筹歧,有乌石岩。东为玉壶山,上有三台石。山之别支,曰文笔,大江绕其下。地曰瀛前。瀛今作营,前又作田。(见《闽侯县志》)明王恭《浮峰歌》曰:“海门迢递江水东,江心绝巘青芙蓉,横江积霭几千尺,绿萝袅袅花蒙蒙。深沉玉镜浮仙岛,岱色苍苍不堪扫,芳草矶头望欲迷,夕阳渡口看还好。翠碧红泉高际天,闲云古木相连延,岚烟瀑雨猿声里,僧舍人家鸟道边。仙舟江上何潇洒,此地那能驻君马?思尔青云深意时,莫忘幽期绿萝下。”(见《闽都记》)

筹岐山 在浮峰西。筹岐俗呼铁岐。乌石岩在其上。宋江东提刑王益祥由义乌卜居于此。(见《闽都记》)。前为江,江中有鼠屿、猫屿。

葫芦山 在筹岐沿江西出之处。其地曰伯牙潭,与罗星塔对峙。江中水深,海轮多下碇于此。有龙窟、鲤鱼石、木鱼潭、观音岩、蝙蝠洞诸胜。

玉壶山 即营前山。有三台石,相传自武夷飞来。(《闽都记》)八仙岩,在三台石下。

文笔峰 在营前。明状元陈谨读书处在焉。

龟 山 在五里洋。其形如龟,故名。后为丘山。郑鸣岗有《丘山记》,别见。有冈曰牛冈,有峰曰鳌峰,邹性居之,风景殊胜。郑云章有《丘山十二景诗》,别见。元陈弦《鳌峰诗》云:“为爱溪山趣,朋簪访旧游。久拼黄菊酒,况复白云留。木落千山曙,潭空万壑秋。坐来飞鸟尽,归思共悠悠。”

高 峰 与浮峰并峙。出为金鸡山。山岭险峻,通湖里,俗呼湖里岭。闽海二度沦陷时,歼敌处也。敌于此地遍掘战壕,其迹尚在。以上光俗里。

云门山 在江左里洋屿。山多松竹泉石之胜,风景清幽,有云门十五奇。长江绕于前,琴屿、双鱼屿俱在江中。(《三山志》),南连芹岩、蒲峰、后湾、石龙诸山。有龙脚石,可七八丈,峙于江南。出为猴屿。(《闽书》)地产水晶。有石刻,详《金石》。《琴江志》云:“云门山即鹤山,又称马鞍山。西控马江,北带琴州,鲤冈在其南,离省水程七十里。明副使宗臣《登云门山诗》云:“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谁其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见《明诗别裁》)

磐石山 在高安。深溪曲折下流,注于闽江。磬峰石高数十丈,上镌“磬石”二大字。(见《藏楼金石志》)螺井在其下,有浮石可指动。

石龙山 连苦耐、黄壳、芭蕉、虎头诸山。有寨及烟墩。山中景物幽闲,恍若世外桃源。

芹 山 又名蟛蜞山。高五百一十六公尺九分。有天池、天台二峰。上日金狮岩,有石刻,明高僧真潮居之。下曰芦■〈艹際〉潭,传有龙潜,又名龙潭,祷雨辄应。有石刻,详《金石》。沿海沦陷时,敌于此驻重兵。

秀安山 在猴屿。有洞天岩,里人郑积馨有记,擅一方之胜。此地拟标“洞天听水”,为六里四景之一。宋尚书郑丙建有屏山寺。见石刻。下为鸡笼屿,滨江,以形如鸡笼,故名。旧有寨。(见《闽侯县志》)

院里山 后为筹岩,有瀑布会诸溪之水,入院里洋。左曰莲花,右曰蟹螯。莲花潭上为狮子山,传在昔建造万寿桥皆取石于此。

象 山 又称象屿山。长福寨在焉,昔之屯兵处也。南岸炮台在其下,抗战时毁于寇。金刚腿石或曰龙脚石在其右,乃闽江有名古迹。清郑积馨有《象屿图记》,别见。

蒲 峰 在浮岐。通院里、西庵,有保福禅院,今则废矣。前临大江,江西冲积洲田甚广。上接猴屿,下连泽里,昔之闽、长交界处也。浮岐村民计口授田,每五年调整一次,为地方创举。以上江左里。

大象山 在高详里峡江之南。高五百一十四公尺。高峰插天,为省城南面巨障。有峰曰银峰,山岭石色如银,故名。(见《闽书》)下为山田溪,通洞头岭。

西峡山 山脉由大象而分。下濒西峡江。(《八闽志》)近水之民多以烧硋为业。

文殊山 支分大象,高百余丈,有寺曰文殊,为有名古刹。明谢方伯肇淛之墓在焉。

珠 山 在黄石。脉发大象。周遭溪水环绕,九山朝顾,俗呼“九龙戏珠”。(见《八闽志》)

云顶山 脉连珠山,有蟠环之势。过为枕峰,原为外七里归义所属,今因其旧。乃长乐、林森接壤之区。以上高详里。

马头山 有白鹭坑。水帘高挂,望之如白鹭,风动其状若飞,以此得名。广明古寺在其后。

灵洞山 在洞头,又称洞山。有九松古迹。《名胜志》云:“其下有潭,有狮子石,流通马江。”陈中允谨墓在其处。出为岐头山。在昔有道通永南,嗣废。

罗汉山 在岭头,亦曰雁山。下为罗溪,有瀑布。(见《闽侯山川志》)。有寺曰圆觉,乃明林之蕃栖隐之处。

九龙山 在唐屿。背为大象,临洞江。有狂牛岭,俗呼牛山,高入云表。南曰昆济潭,有石刻。详《金石》。

鲤鱼山 支分九龙,雷拍潭在其下。有明林给谏故居。见《唐峰纪略》。

丹 山 在赤屿。有鼓石,鸣则为瑞。脉接九龙。前为赤水浦。

象鼻仑 脉接大象山。在澧渎里、大田源两山之间,以地僻,常沦为盗薮。明清之交,大疤掌、包齿三曾踞此为患。(见《福建通纪》)以上至德里。

**山 在钦仁里。支分七岩。高五百二十二公尺八分。西出为大象、枕峰。(见《区域志》)。拟标“**浮青”,为六里四景之一。

白田山 在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闽都记》)郑善述居此,因以蕉溪为号。

鳌峰山 在八社。山中有仙人厝,有古刹遗址。峰峦层迭,人迹罕到,沦陷期中,我方游击潜伏之所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云仙笑  炎徼纪闻  招远县续志  台湾对外关系史料  战国策  临汀志  唐才子传  史通  三藩纪事本末  嘉靖武安县志  八洞天  小琉球漫志  永安县志  榕城考古略  台湾割据志  王家营志  南唐书  清奏疏选汇  漕船志  臺案彙錄壬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