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志》乃总运署都督同知杨公之所刻也。公少由指挥使历升今职。当漕政久废,公受命以来,夙夜祗惧,殚竭心力,兴革利弊,大者奏闻,小者立断。七年之余,漕政大成。间于暇日,阅前《志》有未备,今例有未载者,手自记录,搜集成书。然犹不敢自是,乃延瓯宁乡进士谢君纯,博考古今沿革,作为《表》、《略》九卷,以垂后范。其用心可谓公且溥矣。丁亥秋,北上复命,竣事南还登岸,顾余临别,出所修《漕志》而以序诿诸。余昔承乏南京兵部,公佐南京后府,往来情好日笃,义难以不文辞。窃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郊庙之供军国之需,皆贡之江南,则漕运关于戎、祀固重也。洪惟我朝太宗定鼎于燕,改北平布政司为京师,国用取给漕运,以文武重臣各一员总理之。一由江入海出直沽口,屡遭风涛之险;一由江历淮入黄河达阳武,陆运至卫河,每病转输之难。斯二者,皆非经久计也。厥后工部尚书宋礼奏开会通河,平江伯陈瑄开清江浦,导湖水以达清口,自是东南之舟由淮入徐,由徐入卫河,直抵通州,脱风涛而省转输,漕运利便,储用充积。此诚国家万世之利也。
列圣因之,百四十余年中间,水溢则泄之,岸崩则塞之,淤则疏之,浅则导之,随时酌处,存乎人焉耳。漕河如故,未尝有轻议改作者。逮至武宗末年,北劳边士,南征逆濠,经年驻跸,糜费不资,差催烦扰,蠧弊百出,漕政大坏,未有甚于此时也。今上继统,励图新政,国命所关,上廑宸虑,遴选两京大臣素有才望者往莅其事。于时文职则南京右都御史、今升南京刑部尚书高公友玑,武臣则今之杨公宏。既而又命锦衣卫都指挥佥事、今升同知张公奎副之,协心毕力,岁额早完,太仓之积,贯朽粟陈。皇上简命得人之效,不亦彰彰矣乎!
虽然国家所赖以足用者,莫大于漕运得人。官贵久任而屡代于升迁,体重专责而相成于分理,非一人一时所能独举也。粮征于各省而欲早受监兑者,当无后时也。舟以载粮而欲坚久,司造者当无惜小费也。军以操舟而欲不逃亡司税者,当无征带货也。河以通运而水欲深广,司闸与泉湖者,当随时启闭,多方畜导,无惮烦劳也。此皆漕政所资之大者,责虽有专分,事虽有难易,其效忠于国则一而已。於乎!天下之事,成于同而败于异,举于畏而废于忽,凡职漕事者,其敬勉之哉!
嘉靖戊子岁二月癸卯,赐进士出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侍经筵兼修国史、前南京吏部尚书、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东光廖纪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台湾对外关系史料 崇祯实录 香山县乡土志 长乐六里志 漕船志 台湾割据志 榕城考古略 临汀志 永安县志 新竹县志初稿 八洞天 臺案彙錄壬集 南唐书 史通 来安县志 招远县续志 连城县志(康熙版) 炎徼纪闻 侯官县乡土志 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