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用兵者,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若尽坑之,是不仁也。”钟会进一步解释。
司马昭接受了他的解释和建议。
事实上,这是一种勇气和自信。吴国已然江河日下,与这样的国家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又怎样呢?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三国一统只是时间问题,他取代魏帝也是时间问题。他等得起。
伐魏综合征
诸葛诞起兵征讨司马昭,东吴出兵助阵,司马昭起两都之兵弹压,在姜维看来正是他伐魏的一个好机会。
姜维已经得了伐魏综合征。这是宿命,也是条件反射。蜀汉延熙二十年,姜维又带兵出发了。这一次他取骆谷,度沈岭,直望长城而来。
长城镇守将军司马望,是司马昭的族兄。城内粮草很多,人马却少。所以两相PK的结果,是魏兵被打得号啕痛哭,声闻四野。
长城的陷落似乎已不是悬念。不仅姜维这么认为,连司马望也对此深信不疑。
只是世事多乖张,姜维的致命对手邓艾在此时又出现了。邓艾据渭水下寨,协防司马望死守长城。面对姜维咄咄逼人的攻势,邓艾只采用了一种方法应对——拖。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实都怕拖。女人不能拖,拖着拖着红颜就凋落;男人不能拖,男人一拖万事成蹉跎。
战事更不能拖,战事一拖,攻守易势,胜利的果实一眨眼就变成寂寞,捏在手中徒呼奈何。
邓艾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一面派人向司马昭求救,一面对姜维拖泥带水。
姜维绝望地发现,他遭遇了世界上最能拖的男人。他豪情万丈地派人向邓艾下战书,约定来日大战,邓艾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却偃旗息鼓,紧闭寨门,就当没这回事。可怜姜维五更就起来令三军做饭,然后布阵等候一整天却找不到对手。整个一被放鸽子了。
晚上又派人向邓艾下战书,约定来日再战,邓艾依旧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还是偃旗息鼓,紧闭寨门做无赖状。如此情形经历了五六次之后,姜维才明白,邓艾原来在等救兵。
姜维也搬救兵。他写信给东吴地区领导人孙,请求对方全力攻击司马昭,使其无暇分兵他顾。但是姜维此时并不知道,一切已是大势已去。
司马昭已然攻下寿春,杀了诸葛诞,劝降了所有参战吴兵。与此同时司马昭班师回洛阳,正引兵来救长城。
时间站在了司马昭一边,邓艾的“拖”字诀大获全功。姜维只得黯然回撤汉中,尴尬地结束他的伐魏计划。
但生命不息,伐魏不止。蜀汉景耀元年冬,姜维再一次出发了。他以廖化、张翼为先锋,起蜀兵二十万,分布于祁山之前,意欲与邓艾、司马望殊死一搏。
这个老男人,再也输不起了。
不错,一个人可以失败N次,但在N+1次他必须赢。N+1次决定事物的性质与走向,而前面的N次失败都可以是铺垫。
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一个人可以胜利N次,但在N+1次不能失败。因为最后一次最重要,它是盖棺论定的。
姜维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最后一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时间不多了。他太需要一次胜利来肯定自己,肯定蜀国,不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度。
老天爷这次发了悲悯之心,几乎把一个完胜送给姜维——在廖化、张翼的两面夹攻下,魏兵大败。邓艾虽然舍命逃出,却身中四箭,几乎丧命!
但是最最关键的时刻,一个阴谋出笼了。
邓艾、司马望使出了反间计,派人到成都散布流言,说姜维怨恨天子刘禅,不久就将投魏。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若干年前,在诸葛亮胜利在望时,司马懿也曾经使出同样的招数令刘禅召回诸葛亮,从而使得司马懿咸鱼翻身。这一回,邓艾、司马望决定再出击一次,拷问人心,是否多疑依旧。
人心依旧多疑。特别是在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上。
刘禅没有任何长进。因为他始终是个没有安全感的男人。
这个蜀国是他的吗?也许是,因为他是天子;也许不是,因为兵不在他手上,在姜维手上。
所以蜀国是他刘禅的前提是姜维要有足够的忠心。姜维有足够的忠心吗?没有人知道,除了姜维自己。
刘禅便要做一个实验,以召回姜维的方式来考察他的忠诚度。
不错,中断战事确实有功亏一篑的遗憾,但是和忠诚度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在这样的逻辑考量下,疑心重重的刘禅向姜维下达了班师回朝的命令。
姜维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
既明白邓艾、司马望的阴险,也明白刘禅的多疑。
但他唯一不明白的是自己。回还是不回,这是个问题。
事关他道德评判和政治立场的问题,也是考量他军事决策力和权变力的问题。他可以像诸葛亮那样,把忠诚度放在第一位,抱憾而归,也可以顶着骂名和误解,将胜利进行到底。
只是这胜利不可能是他的胜利,将是蜀国的胜利,而他,将以其个人人生的失败毁掉一世英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抗日战争的细节1 望古神话之选天录 新宋·权柄 抗日战争的细节2 明朝伪君子 太虚神皇 最三国第二卷纵横捭阖 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 最三国第一卷天下有事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 新宋·燕云 大明王侯 嗜血神皇 孺子帝 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 妖孽仙帝在都市 窃明 传奇纨绔少爷 我的学兄实在不像一个读书人! 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