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鲍郑娜在台湾一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携带子女飞往了美国隐居。由于鲍郑娜月犯罪前已经办好了移民,所以,一直躲在迈阿密的郊区,不和外界沟通,更不与香港人联系,惟有与陈锦泉还有联系。没想到,事隔几年后,还是被陈锦泉供出了自己的藏匿之处。
鲍郑娜月被捕后,由于已经拥有了美国国籍,把她抓回香港受审属于引渡。鲍郑娜月自然反对引渡,聘请律师,提出种种理由,反对将她引渡回香港。因此,事情又卡在美国,一时无法将鲍郑娜月押回香港绳之以法。
现在该来讲讲,1100万美元的巨额赎金,最后都到了哪里?这可能也是大家关心和好奇的。
王德辉第一次被绑架之所以轰动一时,除了人质来头大以及过程复杂,涉案人员多,以及抓捕过程曲折以外,之所以说它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绑架案,主要指的还是其巨额赎金。
绑匪所索要的巨额赎金,而且是「一口价」不容讲价,也是这桩案件中引人入胜之处。1100万美元的赎金,约8500多万的港币,这个数目在当年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了,难怪被释放以后的王德辉,听说龚如心付出如此巨款,心痛得只对龚如心发火,也是促使他立即去警局报案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能通过警方迅速采取行动,截住赎金。
那么,究竟该笔巨款后来下落如何呢?
据了解,当龚如心把全部赎金从自己新开的户头里,按照绑匪提供的账号,电汇到了台湾一个属于詹秀贞个人的户口后,已经等在台湾的詹秀贞,立即把赃款转换为台币,然后分别汇到了鲍郑娜月和叶荣添的户口。
后经调查及统计,叶荣添的户口款项原封没动,而鲍郑娜月和詹秀贞两人户口则都有提款。最后被警方冻结的余款,共约有2亿2000万台币。而很有意思的是,此时台币升值了,台湾银行还剩下的台币转成港币,总值还约有4000万。另外,香港警方亦在破案中于香港起回约1500万港元赃款。这样当时还余有5500万港币。这样最后约有3000万港币的赃款下落不明,这包括有鲍郑娜月和詹秀贞提走的钱。
但其中我有两点不明白:一是龚如心将全部赎金都汇往了台湾詹秀贞的户头里,怎么后来又在香港起回了1500万港币的赃款?根据警方迅速冻结了詹秀贞的户头情况,鲍郑娜月和詹秀贞都迅速外逃,来不及把台湾户头的钱,再转到香港来,这1500万港币,也是巨款,又是怎么到了香港?
叶荣添到台湾取钱被捕后,就再没回香港。陈锦泉外逃,其他人员都被香港警方抓捕,这钱又是到了谁的手上?二是,陈锦泉是这桩绑架案的主谋,可为什么詹秀贞在台湾开的户口,没有陈锦泉的?陈锦泉最后收没收到钱?没钱,他在泰国怎么生活,后来被泰国绑匪盯上,就是认为他有钱。陈锦泉最后收没收到赃款?这是一个谜。
我觉得只有一个可能,鲍郑娜月和詹秀贞取走了不少钱,警方不知道她们藏在何方,可陈锦泉知道,也就是说,他们之间一直有联系。也有可能鲍郑娜月和詹秀贞后来给陈锦泉汇过钱。
警方扣留的绑架赎金,据了解,最后被王德辉本人循民事法律程序取回了在香港起获得那1500万。后来王德辉和龚如心也用同一手法,向台湾警方追讨回了那4000万港币。所以,王德辉第一次被绑架,实际上并没有损失1100万美元。
最后我们讲讲,那个这桩绑架案的始作俑者鲍郑娜月的最后下场吧。
鲍郑娜月在美国聘请律师打引渡的官司,千方百计地想逃脱回香港的法律的制裁。
香港警察也持之以恒,绝不妥协,通过律师将引渡官司打了整整四年,最终于1991年美国法官判决允许引渡,鲍郑娜月终于还是被押回香港受审,这时已经是事隔8年以后了,鲍郑娜月那一年也已经66岁,最后被香港法院判处7年徒刑。如果服刑期满,鲍郑娜月出狱时已经73岁了。
但,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当鲍郑娜月因绑架王德辉被从美国抓回香港受审的时候,事主也就是受害者王德辉,又第二次被绑架了。
而这一次,王德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再也没有回来……
22、王德辉其人
王德辉为什么会二次被绑架,是因为王德辉有钱,而且超级有钱,所以才不断地被贼人盯上,可王德辉是怎样有钱的,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含着金钥匙出世吗?我们知道华懋集团最早创办于上海,可又是怎样在香港发起来的,很多人就不一定知道了,因此,在细述王德辉第二次被绑架前,我们有必要来说一说,王德辉和香港华懋集团,是怎么从一个经营工业染料和西药的不太大的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并且在五十年代差点破产,而后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成为香港著名的地产公司,因而变得越来越有钱的。
其实说起王德辉,在香港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不一定都熟悉了,毕竟他「失踪」得太久了。我们熟悉的是王德辉后的香港华懋集团董事局主席,那个总扎着一对小辫子,穿一身鲜艳的红衣服,乍一看,像一个陕北扭秧歌的姑娘,可实际上是日本漫画人物「小甜甜」衣着打扮的龚如心。当我们再问龚如心的丈夫是谁时,这才知道,叫王德辉。龚如心成为亚洲第一富婆,就是继承了丈夫王德辉的遗产和事业,在王德辉「失踪」以后,肩负起华懋集团的决策重任,大力拓展了华懋集团的业务,使华懋集团仍然快速发展,也使她成为亚洲女首富。
1946年王德辉的父亲王廷歆在上海成立了华懋公司以后,精明的王廷歆把生意扩展到了香港,并在香港成立了华懋分公司,这就是今天的华懋集团前身。所以追溯起来,华懋集团已经有了75年的历史,这在现在的香港企业中,是属于历史悠久的。
王廷歆在香港站住脚后,于1948年把当时只有13岁的长子王德辉带到了香港,然后全家都从上海迁到了香港。同时王廷歆还把在上海和他一起从事工业染料及西药的进口业务的老人,也带了一部分来香港,继续从事工业染料及西药的进口业务。
王德辉来到香港后,王廷歆安排他进入了香港赤柱圣士提反学校,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所英国人办的学校。王德辉在这儿学习,当时王廷歆准备儿子毕业后,再送他到美国去留学,学成后回香港继承华懋公司。但,后来王德辉没有去上大学,而是直接进入了华懋公司,跟着父亲王廷歆后面学习做生意,所以,王德辉是没有上过大学的。
王德辉为什么没有去美国留学,甚至连大学也没上,这变成了他和父亲之间的一个秘密,一直没有对外界说过
()
。直到后来,王廷歆为了争夺王德辉的遗产,与龚如心对簿公堂,王廷歆一气之下,在法庭上才抖落了出来。
其实,王德辉是非常想去美国读书的,可王德辉当时犯了一个错误,去美国读书需要向美国大学寄自荐材料和成绩单,王德辉在向美国一所大学寄自己的成绩单时,由于求学心切,把自己的成绩改高了。没有想到,美国这所大学回函给香港圣士提反学校,了解王德辉的情况和核实成绩,结果被圣士提反学校发现王德辉篡改了成绩单,学校大为光火,如实向美国大学反映了情况。美国的大学知道情况后,没有接收王德辉。
此事对王德辉的刺激一定很大,王廷歆只好让儿子提前进了华懋公司,跟着自己学做生意。结果是王家少了一个大学生,但香港多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王德辉后来把「华懋」这样一个中小公司,做成了香港大型地产公司之一,这也是造化弄人。
王德辉进入华懋公司时基本还是一个大男孩,和父亲一道度过了五十年代公司几乎要倒闭的困难时间以后,自己就逐渐成长起来了。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国际环境和香港市场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香港的经济也在回暖。王德辉看到自己家族的生意主要还是做化工原料和西药进口,当时做这一行生意的公司不少,虽然华懋公司作为一个有一定客货源的老牌公司,生意能够经营,但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经不住风险,公司也无法有大的发展。
六十年代初,有一种新兴原料,开始进入香港市场,这种原料香港人习惯把它叫做:塑胶,而内地人喜欢称其为:塑料。
当时有一位比王德辉大7岁的年轻人,在香港先人一步创办了一家长江塑胶厂,从意大利引进了一种新工艺,生产一种新产品:塑胶花。
这个人就叫李嘉诚。
这种塑胶花当时也属高科技产品,因为它能使「花儿」永开不败,让人人的家中,都能长年盛放「鲜花」。当时几乎每一个香港中产阶层的家中,都会有塑胶花,因此市场销路很好。
这种新颖的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让人羡慕的收益,也让李嘉诚开始了「华人首富」的起步,因此引发香港冒出无数个塑胶花生产厂家。
王德辉从中看到机会,他和父亲商量也想涉足。父亲王廷歆是一个商场老人,行事沉稳的他,觉得这么多人都在做,必然是价格竞争,到最后也和现在的工业化工原料一样,利润空间就会越来越小,王廷歆在犹豫。
王德辉却想到了另一点,找到了商机。王德辉想,我们不做塑胶花,我们做塑胶原料。那么多的塑胶厂家必然需要原料,而华懋公司本来就是做工业化工原料的,塑胶就是一种化工原料,华懋公司这方面是熟手。于是华懋公司在塑胶花竞争中,走了另一条道,成为各塑胶厂的原料供应商,同样赚了不菲的利润。这也为后来王廷歆支持儿子王德辉转型打下了基础。
后来,塑胶花生产饱和,在竞争中其它塑胶产品又不断地被推出,例如塑胶玩具、塑胶盆桶等生活用品。塑胶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中仍离不开塑胶产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诗人之死:中国诗人的绮梦、爱欲和国忧 谋杀启事 3 :迷离悬案追踪手记 冰血长津湖:我在朝鲜战场的真实经历 修剑最忌讳情字 初生牛犊,干翻恶虎:懂法青年你别惹 面对问题,有点「孩怕」:那些育儿书上没有的答案 星际末世:我带玩家拆飞船 吞噬星空之杀敌就能顿悟 梦魇怪谈:老物件背后的骇人往事 长安道:大汉公务员的苦逼人生 税务咨询高阶人才养成之路 师叔要吃窝边草 镜头下的民俗鬼事 晴偏好:辣手白莲,偏要高攀 心动慢一拍:从初见到相恋的单曲循环 非正常人间故事集 真相说了谎:小人物深陷死亡迷局 空勤家属 一寸相思:此情绵绵无绝期 贤王的烦恼:上阵打仗不如朝堂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