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东言西语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读后感 > 第 9 节 卷舌音是受胡人影响产生的吗(第1页)

第 9 节 卷舌音是受胡人影响产生的吗(第1页)

()

中国人喜欢从语音上区分一个人的来路,是南是北,是西是东。纵使对方试图掩饰,一个人的口音也很难不出卖他的籍贯。这主要依靠的是人说话语音中的一个个鉴别性特征:他的声调是什么样的?他说话分不分n和l?h和f是混还是分?有没有前后鼻音的区别?将诸如此类的种种特征综合考量,一个人到底是哪里人就呼之欲出了。

而在诸多可供参考的特征中,口音带不带卷舌音至关重要。大多数中国人对卷舌音的直观印象就是北方人说话带卷舌音,南方人不带。北方人要想模仿南方口音,往往故意把舌头捋直了说话。而有些发不出卷舌音的南方人则不甘示弱,他们认为卷舌音是北方受到游牧民族语言影响,把胡人语言当中的卷舌音吸收进了汉语才产生的。然而事实未必和人们的常识性经验符合。

南方不一定不卷,北方不一定卷

并不是所有北方人都惯于发卷舌音。在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人们就只能发出平舌音,没有卷舌音。山西中北部从太原一直到大同的大片区域语音都是不分平卷舌的。而在辽宁部分地区,则有居民平卷舌不分,全都读卷舌。若干年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红栏目《百家讲坛》曾经有一位东北籍的教授,每每提到三,必然要说成shan。尽管他表面上和全读平舌的地区口音大不一样,实际仍属于平卷混淆。

南方人也不都卷不了舌头。位于江苏南部的常熟,其居民说话就以舌头卷闻名,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大部分汉语方言都能区分平卷舌。四川盆地巴中、自贡、乐山、遂宁等地都有平卷之分,安宁河谷畔的西昌亦然。湖南南部有成片的卷舌区,就连天南之地的广东,也不是全省人民都不会发卷舌音——广东梅州周围的五华、兴宁、大埔等县的客家话全有卷舌音。

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到几百年前,就会发现当时的语音情况更加复杂。

汉字的一大特点,即它可谓是超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今天的繁体字和两千年前汉朝人用的汉字大体上有着相同的结构。然而汉字这一特点却对今人了解古人的语音形成了重大障碍,相比之下拉丁字母拼成的文字在反映语音上就比汉字强得多。现代英语meet和meat、vain和vein、write和rite语音上已经不能区分,但是拼写差异还维持着,今天的英语学者可以很轻松地推导出这些词在几百年前英语拼写定型时并不同音,甚至可以根据拉丁字母一般的读音规则推导出这些词当年的发音。

如果有用拉丁字母记录的汉语,那么我们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上的汉语语音。幸运的是,一群外国人还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材料。

明朝开始,来自西方的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传播基督教。他们中有的出人头地、身居要职,如利玛窦;有的靠着在华经历甚至成为汉学先驱或外交官,如卫三畏;更多的则无藉藉名,在中国某个角落默默完成教会分派的工作。

传统上中国有重官话轻方言的习惯,语音上必尊崇官话,乃至前代的官话。清朝人用来指导作诗合韵的仍然是宋朝官修的《大宋重修广韵》,而它又是依据隋朝时期的《切韵》重修而成的,距清代已经逾一千年。

中国士大夫们将官话奉若圭臬,从西方来的传教士就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更不需要为中国科举考试而温习韵书学习古代官话。

正因为传教士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够口头和他们的潜在受众交流以方便传教,所以在那个普通话并不普及的时代,学习当地的汉语方言就成了第一选择。因此他们记录的汉语可被认为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原生态口语,而用当地语音拼写的汉语教材、《圣经》等文献,就成为现代人了解古语音的窗口。如果传教士活跃的区域文盲较多,很多情况下,当地的中国人甚至也会学习起难度比汉字低得多的拉丁字母,并以之充当文字。

从传教士留下的记录来看,在他们活跃着的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中国可以卷着舌头说话的人分布的地理范围比现在要大得多。

退缩中的卷舌音

当时居住于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南京的人都有卷舌音。今天的成都人经常笑话川南的自贡人总是卷着舌头说话,甚至有人揶揄自贡卷舌音是陕西盐商带来的,但1900年出版的《西蜀方言》(

WesternMandarin

)显示当时成都话平卷划然两分。在广东,不仅梅州当时还有卷舌音,甚至广州话也不乏卷舌音,只是当时西人提到广州已经「有些人不太能分」了。

传教士编的汉语教材毕竟离当下一般中国人的生活太远,但是在有些地方他们的影响依然可以通过某些途径为人所察。今天的香港在地名、人名拼写中仍然沿袭了当时西方人为自己方便所使用的一套拼音。在这套拼音当中,平舌卷舌的区分非常明显,如石拼为shek,而锡就是sek。香港地名沙田是ShaTin,尖沙咀是TsimShaTsui,上水则是SheungShui,这些都保留了一百多年前广州话初入香港时的状态。

在部分城市卷舌音的消亡甚至是一个仍在进行中的过程。无锡、南京的老人说话往往还有卷舌音,但是两座城市中年轻人的卷舌音已经接近消失。在四川不少地方,县城年轻人的语音已经为成都、重庆这样不分平卷舌的大城市语音所影响而变得不分,但是乡下人,尤其是长者仍然能保留区别。就算是在南方卷舌音的堡垒云南,比如近年以其旖旎自然风光和璀璨人文景观吸引了大批文艺青年的大理,其方言的平卷对立也正在模糊。

香港人名、地名拼写体现的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广州话

这些地方不太可能都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国历史上虽然不乏半壁江山甚至全国都被北方民族统治的时候,但是由于传统农业地区相比游牧渔猎所累积的巨大人口优势,中原以南的人口中北方民族占比一向微乎其微。不光如此,北方民族的语言相对具有极深文化积淀的汉语向来处于相对弱势,在人口、文化均不占优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能力使这么多地方长出卷舌音来。

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语言多数并不具备卷舌音,无论是突厥语、蒙古语还是满语,都是本来没有卷舌音的语言。当今突厥语言中少有的具备卷舌音的撒拉语,使用人口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撒拉语里面带卷舌音的词几乎都是从当地汉语借用的借词,如尺子、桌子之类。而满语为了方便记录汉语中的卷舌音甚至特别创制了几个字母——在满语本族词汇里,这几个字母从来不会出现。

追溯汉语中卷舌音的来源,求诸北方民族语言显然是缘木求鱼,还得在汉语自身上下功夫。

虽然汉语古代语音由于汉字表音功能不佳的特质很难复原,尤其是晚明传教士来华以前的语音,但万幸的是,与现代中国人碰上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的情况类似,古代中国人也会遭遇不认字的问题,他们也需要类似字典的工具书来帮忙,韵书就是他们的字典,韵书的滞后性对研究古汉语语音来说反而是不可多得的优点,其中反映的中古时期语音状况尤其宝贵。

古已有之的卷舌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月薪三千,打工人的恋爱  亲爱的兄长大人  开局被贬九品县令,我成了国之栋梁  四合院:一百块娶京茹傻柱气吐血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比打骂更有效的 10 大亲子沟通策略  哮喘的科学解读:破除误解,克服恐惧  学习的逻辑: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体系  头条号变现全攻略:逐步打造爆款内容  深夜怪谈  资深报考专家钟诚:详解 2021 年新旧高考省份志愿填报技巧  罪案局中局:一句话逆转结局的烧脑故事集  重来一次,大声说爱你  反攻钓系男友:戏精女主的恋爱日常  学会幸福:人生的 10 个基本问题  隐退战神:被绝色女总裁求婚  龙帅医尊  觉醒:让你的大脑重装升级  太后魂穿太子妃  白狐报恩:东北民间精怪故事集  惊奇档案:都市恐怖怪谈实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