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将人分类来挑选交往对象,相反地,我让自己站在“被挑选”的立场上。
“那个○○啊,是这种人哦。”
“像这种类型的人,一定会○○的。”
像这样的成见,我们应该舍弃。
不持偏见。
舍弃刻板印象。
如果不让自己的脑袋尽可能保持柔软,就无法自由自在地与各式各样的人来往。
一旦去作出评定,肩膀就会用力。而你的力气也会传达给对方,使对方警戒。
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最坏的情况:你无法敞开心门,别人也不肯卸下心防。如此这般的邂逅,岂不是太可悲了。
一开始就给别人贴标签,断定对方是“那样的人”,就像是在打造一段一开始就困在小盒子里的绑手绑脚的人际关系。
见识可以成为你的力量,但要是变得过分聪明,你就会渐渐失去感受能力。
性别、年龄、职业、兴趣、着装打扮、居住地。
是否结了婚?有没有工作?有没有孩子?
光靠这些信息就能评判对方是什么“类型”吗?
就算和你“类型”不同,并不表示你们的想法就不一样。而就算同属一种社群,也不必然保证一定能合得来。或是,因为过去和某个领域的人打交道时有过不愉快的经验,之后便认定在同一领域工作的人也会干出同样的行径,这么想真的对吗?
我一直认为,那些用来给人分类的见识,根本就不需要。
因为轻率的判断会遮蔽我们的视线。
我决定要相信自己注视对方时的亲身感受。
事先去调查某人的风评,这种行为毫无道理。谣言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闲话,如果可能,最好也忘掉。
“今天见面的那个B,我的朋友A说是‘很讨厌的人’,所以他一定很讨人厌吧。”
但究竟是这样的吗?
人与人的交往其实就像花纹繁复的壁毯,某些部分因为织线的颜色而显得暗沉,有些地方却又可能呈现令人惊艳的美丽色彩。
A是自己重要的朋友,他可能没有说谎。对A而言,B或许真的是个讨厌的人。即便如此,对你而言,B并不一定就是个讨厌的人。
你和A感情很好,但同时你也可能和与A不合的B相处融洽。人际关系有时候会呈现出不协调的花纹,但或许这正是有趣的地方。
另一方面,最好也避免在一开始就抱持“这个人一定很棒”的先入之见。擅自抱着自己的想象与期待,以致期待过高,但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对对方其实是很失礼的事。
有些时候,虽然自己抱持开放的心境,但对方却对自己怀有偏见,一开始就以否定的眼光看待自己。“反正他是○○嘛”,我也曾在工作等场合被人用否定的眼光看待过。
不过,我并不会排斥那些人,不管对方戴着什么样的有色眼镜看我,我都秉持自己一贯的态度。我认为这是与人交往最好的方式。至少在工作的场合,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善尽自己的职责。不管是工作,还是小区的集会,如果去一一排除那些与自己不合的对象,不就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所以至少自己不要当个这样的人,改掉挑选对象的毛病如何?
“和这个人亲近。”
“和这个人保持距离。”
我不这样将人分类来挑选交往对象,相反地,我让自己站在“被挑选”的立场上。
“想和这个人交朋友”,为了能中选,我主动敞开心门。“想和这个人一起工作”,为了能中选,我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我想有了这种决心之后,应该也没有时间去制造偏见了吧。
○用来把人分类的见识,根本就不需要。
○就算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也不要过度反应,秉持自己一贯的态度面对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在流光里枕着你的声音 谁都不敢欺负你 人生百忌 你一年的8760小时 幸福的另一种含义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我不是教你诈 谁的青春不迷茫 我只是敢和别人不一样 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 谢谢自己够勇敢 心静的力量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人性的弱点 阿甘正传 致加西亚的信 晚安,我亲爱的人 女不强大天不容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