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的刻意安排和亲自阅卷提拔下,在当年六月的北榜中,在三月的南榜殿试中落榜的山东人韩克忠,最终被录为状元;另外一位山东人王恕被录为榜眼;山西人焦胜则被录为探花。
此外,还有58位北方考生被录取为进士。
在南榜事件之后,集体鼓噪的北方考生们,最终踏着两位状元陈?和张信的人头和血泊,在帝国政治中走上了金銮殿,高中进士。
04
尽管两位状元被杀,南榜进士被撤销功名,但南北榜案的遗波,并未消失。
南北榜案之后,根据有心人统计,在整个朱元璋执政的洪武时期,包括南北榜在内,共录取各科进士867人,其中南方籍62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71%。
尽管朱元璋开始有意矫正这种南北方科举考试全面失衡的局面,但南北榜案后的第二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71岁的朱元璋最终病逝。
大明帝国的南北方文化严重失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矫正,也难以矫正。
此后,在朱元璋之后的建文帝时期,共取进士106人,其中南方籍89人,占总数的83%。
到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时期,共录取进士1819人,其中南方籍1519人,也是占比83%。
面对这种南北方文化成绩全面失衡的局面,为了延续朱元璋的政治策略和改革思路,同时也是兼顾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原则,于是,到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时期,作为江西吉安泰和人的大学士杨士奇,向明仁宗提出,应该在科举考试中,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分别取士,并提出应该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分配科举进士的录取名额。
杨士奇指出,当时北方士子由于长期在科举考试中大规模落败,以致对读书上进和进入帝国官场意兴阑珊,「北士得进,则北方学者亦感发兴起,往年只缘北士无进用者,怠惰成风」。
对于杨士奇的建议,明仁宗也深以为然,并计划开始实施南北分卷制度,可惜,执政未满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在1425年猝死,南北分卷未能及时实施。
一直到两年后的宣德二年(1427),明仁宗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最终将南北分卷制度付诸实施,并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
()
录取进士,以实现科举考试的区域均衡,将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并举齐驱。
到了明代宗朱祁钰时期,景泰五年(1454),明朝最终将南北卷制度,详细划分为南、北、中卷制度,其中还对南、北、中卷所属地区进行了详细划分,其中规定:
「南卷,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
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
在这种分南、北、中区录取的制度安排下,大明帝国的科举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问题最终得到了有效的均衡,而为了防止部分南方考生利用规则,移民到北区和中区报名考试,明朝官方还规定「妄报中卷、北卷者,本部指名参退」,明确规定,如果查出属于考试移民,将明确除名处理,目的就是维护南北区域的考试公平。
在南北分卷的区域公平照顾下,北方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受到了极大的促进,此后,从唐朝安史之乱后,历经五代十国和两宋、元朝动荡,文化贫弱的北方,开始出现了欣欣向学的局面:
「无地不设之学,无人不纳之教。庠声序间,得规叠矩,无间于下邑荒徼,山陬海涯」。
这也使得明朝大大增强了在北方地区的人心吸引力,有力促进了明朝中央对北方和边疆地区的重新控制。
此后,明朝的科举考试分区制度改革,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到了顺治年间(1643—1661年),将中卷并入南、北卷,开始实行南北卷制度;康熙五十一年(1712),南北卷制度最终被废除,实行了分省录取制度,而这,也是今天高考分省考试制度的由来。
而回顾历史,这场始自明朝洪武三十年的科举改革,最终以南北榜案中两位状元的人头,在残酷中婉转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历史的每一次前进,都滴淌着无辜者的鲜血。备案号:YXX1wk9L0kzT5Ow5zRUKEGk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非正常死亡:法医鉴证实录 妖怪客栈:非人的多舛生活 双向暗恋:今日糖分补充 西陵有美人:我被病娇看上的日子 AI 芯片:前沿技术与创新未来 薪酬管理指南:薪酬总监的十项全能秘诀 痕检:抹不去的犯罪证据 乳腺健康科普:正确认识乳房疾病,呵护女性健康 人人都是潜力股:轻松易学的股票投资入门指南 全世界都在砸钱养我 二级建造师考试全攻略:从行业政策、备考规划到注册执业 百年党史关键词:用关键词解读党史故事 宇宙痴情汉 真实婚恋修罗场:从枕边爱人到刀下索魂 医疗美容科普:面部填充如何让人「改头换面」 古风甜饼,一生一世的赏味期限 人在奥特:卡牌融合系统 论文查重降重攻略:学术论文重复问题剖析 仙界红尘录:欲飞升,奈何情难断 我家院子可以去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