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诗人之死:中国诗人的绮梦、爱欲和国忧 > 第 2 节 钱谦益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良夜(第3页)

第 2 节 钱谦益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良夜(第3页)

钱谦益的仕途,就在这种戏剧性的开场中

()

开始了

接下来三十五的仕宦生涯不可谓不曲折,对他本人而言不可谓不重要。

但世人最关注的、最值得探讨的、也最为复杂的,是亡国降清后的钱谦益。

03

降清之后,钱谦益的心态大起大落。

仅在刚投降之后,他就数次情绪崩溃。

一次,是都铎召见降臣时。

钱谦益走进洪武门,想到旧日宫殿如今已经易主,不禁悲从中来,涕泪齐下。也不顾清兵在侧,当即下跪,对着四方叩拜。

清兵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痛惜明朝三百年的大业一朝成空。我受君王的深恩,怎能不痛心疾首啊!

和他同行的降臣既窘迫,又忐忑,赶紧把他拉起来,怕他的举动引起清人的不满。

第二次,是数日后弘光帝被清兵所抓,押送到了南京。钱谦益见到失去自由的昔日旧主,想到他即将就戮,当即跪拜号啕。由于过于激动,抽噎到无法起身,又被惴惴不安的同僚扶走。

南京局面已定,接下来,降臣们就应前往北京,接受新朝的任职。

在接受前往北京之前,钱谦益剃了头。

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颁布了「剃发令」:「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

在古人看来,发之存亡,其意义非同寻常。《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语将留发与孝道联系起来,深入古人心中。

所以汉人男性成年后不剃发,一般是束发、佩冠、戴簪,男子二十岁的成年礼,就叫「冠礼」。

而满族风俗是: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细辫,其末端能穿入铜钱,又称「金钱鼠尾」。

所以当剃发令和易服令在江南推行时,受到了强烈的反抗。

拒绝剃发,是反对文化上被吞并,也是作为亡国遗民,从维护自己的身体自主权出发,来表达对故国的眷念。

反抗尤为激烈的嘉定一地,爆发了由乡绅领导的起义,但旋即又被清军镇压。

由此,发生了「嘉定三屠」的惨剧,当地至少有三万多人被杀,死难者为了心中汉人衣冠所寄寓的家国情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钱谦益作为一代文宗,自然深知剃发易服的含义;同时,他作为降臣,不剃发易服,无法觐见新主。

如果说在南京降清是钱谦益现实中的投降,那么剃发易服就是他在文化上的又一次「投降」。

对于钱谦益的剃发详情,《恸馀杂记》这么记载:

清廷下了剃头令后,有一天,钱谦益闲居在家,忽然自言自语道:「头皮痒得厉害。」随即施施然出门而去。

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结果过不了多久,却见他剃了头、编了辫子进来了。

这段记录到底是事实还是用小说家笔法虚构而成,不得而知。

钱谦益去北京就职不到半年,就向朝廷递交了请辞书,声称自己年老体衰,恐负重任,申请准他告老还乡。这个请辞,受到了批准。

钱谦益后悔了。

他后悔得非常明显,又只能后悔得很隐晦。

他的诗集《初学集》、《有学集》中,从甲申之变到北行到新朝为官的两年时间,是作品的空白期,不留一诗,不置一词。

归家之后,他的悔意渐渐升腾起来。在诗中,他也渐渐不再掩饰。

沧海桑田的事,他经历过两次,甲申年明亡是一次,乙酉年南明覆亡是第二次。想到李贺的名作《金铜仙人辞汉歌》,他顿觉那首诗还是太浅。

汉武帝的时候,铸造了一尊金铜仙人雕像,立于神明台上,仙人的手上捧着一个承露盘。汉室倾覆后,魏明帝青龙元年,皇帝命内官驾车,将雕像从原址拆除,移到前殿。内官刚拆下仙人手中的承露盘,仙人就潸然泪下。

所以李贺的诗说「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钱谦益说自己「两见仙人泣露盘」,所以感叹「李贺漫歌辞汉泪,不知铅水已成河」,李贺所歌咏的,与自己所经历者相比,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金铜仙人尚能见兴亡而落泪,自己血肉之躯,「受国深恩」,如今国亡身在,安能坦然?

所以,当世乱初平、此身无恙时,钱谦益的良知,又占了上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心机仅你可见:双向暗恋,甜蜜对线  龙神低语  吞噬星空之杀敌就能顿悟  闪婚怎么可以这么甜  风起之前:重大决策幕后  我不结婚的理由  特殊恋人:穿越荆棘拥抱你  这恋爱超纲了  诡秘情话:残酷月光下的爱意  九重春:古代令人上头的小姐姐  明月何皎皎:灿烂的魏晋文化  医婿叶凡  喜欢藏不住  直击本质:高效能人士的 8 个思考习惯  战损美人崛起计划  重生六零年代,萌娃有空间  不系舟:炮灰自救攻略  千万种心动:喜欢你是甜甜的  你好,楚律师  我非「弱者」:拐卖、谋杀与精神控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